青藏高原东北缘武山盆地中中新世气候转型期的高分辨率孢粉记录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301216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14.环境信息与环境预测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The middle Miocene climate transition (MMCT) is one of three major steps in Earth's Cenozoic climate evolution, however, the climate history during this period of Asian interior remains unclear as a result of lack of high-resolution climatic records.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a high-resolution pollen record covering the period of MMCT will be obtained from Wushan Basin, NE Tibetan Plateau, based on the high density paleomagnetism measurements and palynology research. To obtain quantitative palaeoclimate data that can describ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evolution during MMCT, the Coexistence Approach will be applied to this pollen records.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will be discussed based on exist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record including regional and global. This work is not only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urse of climate evolution during MMCT of Asian interior, but also for exploring the response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to global cooling and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aridification of Asian interior and East Asian monsoon.
中中新世气候转型(MMCT)是地球新生代气候三次台阶式变化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次演化事件,然而,由于缺乏亚洲陆相连续包含整个中中新世气候转型期的高分辨率气候记录,目前我们对亚洲内陆地区这一时期的气候特征认识仍然非常薄弱。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武山盆地已有古地磁年代控制的南峪剖面(16.8-13.2 Ma)进行高密度孢粉样品的分析,获取亚洲内陆地区包含整个中中新世气候转型期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并运用共存分析法(Coexistence Approach),定量恢复中中新世气候转型期研究区气候变化特征;结合研究区和全球已有地质环境资料,进行海陆对比,探讨其演化机制。这不仅对深刻理解亚洲内陆地区中中新世气候转型期的气候演化过程至关重要,而且对进一步探讨全球降温期陆地生态系统响应过程以及亚洲内陆干旱化和东亚季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等重大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结项摘要

中中新世是地球新生代环境演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演化阶段,因为其包含了中中新世大暖期和中中新世气候转型期两个非常重要的气候事件。中中新世气候大暖期之后紧随着是中中新世气候转型期(也称为中中新世变冷),直至第四纪进入全球两极有冰的“冰室世界”, 因此,查明中中新世气候转型的机制是全面理解我国内陆干旱化、北半球冰盖形成演化及青藏高原隆升等重要气候、环境事件的切入点。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武山盆地中中新世孢粉学研究表明,在中中新世气候最佳期研究区发育茂密的针阔叶混交林,气候温暖湿润。在中中新世气候转型期早期乔木减少,森林变得开阔,气候转干;在中中新世气候中期乔木增加,森林又有所恢复,气候转湿;这一植被和气候演化序列可以和全球变冷、变冷期间的气候回暖以及ITCZ北移相对应。在中中新世气候转型期晚期,研究区发育更为开阔的针阔叶混交林,气候变干冷,在时间上这次气候变冷干期可以和Mi-3相对应,表明这一全球变冷事件对亚洲内陆地区的植物群(动物群)和气候有重大影响。另外,武山盆地中中新世孢粉记录同时也表明研究区中中新世气候演化主要受控于全球气候变化(包括大气二氧化碳)的控制。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Palynological evidence for late Miocene stepwise aridification o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青藏高原东北部中新世晚期逐步干旱化的孢粉学证据
  • DOI:
    10.5194/cp-12-1473-2016
  • 发表时间:
    2016-07
  • 期刊:
    Climate of the Past
  • 影响因子:
    4.3
  • 作者:
    Liu Jia;Li Jijun;Yu Hao;Peng Tingjiang;Hui Zhengchuang;Ye Xiyan;Liu Jia;Yu Hao
  • 通讯作者:
    Yu Hao
Magnetostratigraphic age and monsoonal evolution recorded by the thickest Quaternary loess deposit of the Lanzhou region, western Chinese Loess Plateau
西部黄土高原兰州地区第四纪最厚黄土沉积记录的磁性地层年龄和季风演化
  • DOI:
    10.1016/j.quascirev.2016.02.025
  • 发表时间:
    2016-05
  • 期刊: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 影响因子:
    4
  • 作者:
    Zhang Jun;Li Jijun;Guo Benhong;Ma Zhenhua;Li Xiaomiao;Ye Xiyan;Yu Hao;Liu Jia;Yang Cheng;Zhang Shengda;Song Chunhui;Hui Zhengchuang;Peng Tingjiang
  • 通讯作者:
    Peng Tingjia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青藏高原东北缘武山盆地中中新世炭屑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干旱区地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学文;魏晓;陈鹏;石天宇;惠争闯
  • 通讯作者:
    惠争闯
黑河中游现代孢粉传播过程研究
  • DOI:
    10.13249/j.cnki.sgs.2017.12.017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地理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常婧;惠争闯;耿豪鹏;胡小飞;潘保田
  • 通讯作者:
    潘保田
兰州西津黄土色度指标记录的第四纪气候演化
  • DOI:
    10.7522/j.issn.1000-0240.2021.0022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冰川冻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沈曼丽;张军;惠争闯
  • 通讯作者:
    惠争闯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惠争闯的其他基金

西部黄土高原第四纪生态环境变化研究—以兰州地区最厚第四纪黄土孢粉学研究为例
  • 批准号:
    41877445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