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族G蛋白偶联受体PAC1-R内源性激动域参与的固有活性机制的探索

批准号:
31100545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负责人:
余榕捷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C0502.分子生物物理
结题年份:
2014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张华华、张玲、戴云、刘晓飞、黄霖、揭小梅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B族G蛋白偶联受体PAC1-R是神经肽PACAP的特异受体,介导PACAP神经保护等功能,是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开发的重要靶点之一。前期研究发现重组的PAC1-R的N端EC1区具有激活受体本身的活性,并含有一个内源性激动域(HSDCIF基序);在CHO细胞高表达PAC1-R产生固有活性,缺失HSDCIF基序后固有活性消失。结合研究基础与相关进展,我们提出PAC1-R由受体二聚化介导、内源性激动域参与的固有活性机制。本项目拟采用BRET,BiFC,Tet-on,siRNA,基因工程技术引入突变等方法探索PAC1-R的结构-功能关系,确证PAC1-R二聚化,确定受体表达水平与二聚化及固有活性三者之间相互的关系,及HSDCIF基序对受体二聚化及固有活性的作用,并且探寻天然高表达PAC1-R细胞的固有活性及机制。PAC1-R固有活性机制的探索为以PAC1-R为药靶的药物开发提供新的理论与研究基础。
英文摘要
本项目研究标的神经肽B类G蛋白偶联受体PAC1-R是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药物开发靶点,项目主旨是采用BRET、BiFC、Tet-on、SiRNA及基因工程技术,确证PAC1-R二聚化依赖的、内源性激动域HSDCIF参与的固有活性的存在及其对细胞的影响。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完成并超额完成的原计划的研究内容,具体包括:.1) 利用BRET和BiFC首次确证了PAC1-R由外源性激动域HSDCIF中的Cys介导的二聚化的存在;.2) 利用基因突变技术、Tet-on和shRNA技术等首次确证了PAC1-R具有非配体依赖的、二聚化依赖的、与受体表达水平成正比的固有活性,赋予细胞抗凋亡的活性;.3) 利用系列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和TOPFLASH技术,首次确证了PAC1-R固有活性Wnt/β-catenin 参与的信号转导机制(固有活性具体信号通路研究是超出原有研究计划的)。. 至此,本项目首次确证了PAC1-R的二聚体依赖的、非配体激活的固有活性的存在,并首次阐明其由N端自由的Cys介导、二聚体内化参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依赖的固有活性机制;为以PAC1-R为靶点的药物开发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此外,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关于PAC1-R的新发现,包括:.1) 发现PAC1-R的内化与核转位在配体依赖活性与非配体依赖活性中均扮演重要角色;.2) 发现穿膜肽TAT的引入增加了神经肽对PAC1-R的激活性,可能与PAC1-R内化和核转位密切相关;.3) 发现强力霉素具有增强PAC1-R固有活性的功能,有效帮助Neuro2a细胞抵抗血清缺失诱导的凋亡,并能有效对抗东莨菪碱诱导的记忆损伤;.4) 尝试开展激动域HSDGIF衍生环肽的应用开发。. 本项目共发表文章12,其中SCI收录8篇,A1类文章2篇,A2类文章6篇,中文核心4篇。申报专利3项,授权专利2项。. 因为在PACAP/PAC1-R的研究积累,2013年8月获得国际PACAP/VIP及相关多肽研究联盟的邀请参加了在匈牙利佩奇大学举办的国际第11届PACAP/VIP及相关多肽的学术研讨会,并被邀做了“The dimeriazation of PAC1-R & eEffects of VIP-TAT on scop-induced amnesia in mice”大会报告,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与好评。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The N-terminal HSDCIF motif is required for cell surface trafficking and dimerization of family B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PAC1.
N 端 HSDCIF 基序是 B G 家族蛋白偶联受体 PAC1 的细胞表面运输和二聚化所必需的
DOI:10.1371/journal.pone.0051811
发表时间:2012
期刊:PloS one
影响因子:3.7
作者:Yu R;Guo X;Zhong J;Li M;Zeng Z;Zhang H
通讯作者:Zhang H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生物工程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李梅;余榕捷;钟佳萍;崔泽凯;杨延旭;张华华
通讯作者:张华华
DOI:10.1016/j.peptides.2012.09.005
发表时间:2012-11
期刊:Peptides
影响因子:3
作者:Rong-jie Yu;Xiaoling Guo;Lin Huang;Zhixing Zeng;Huahua Zhang
通讯作者:Rong-jie Yu;Xiaoling Guo;Lin Huang;Zhixing Zeng;Huahua Zhang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郭晓令;余榕捷;钟佳萍;李梅;曾智星;刘晓飞
通讯作者:刘晓飞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郭晓令;余榕捷;曾智星;李梅;钟佳萍;张华华
通讯作者:张华华
小分子别构调节剂SPAM1介导神经肽受体PAC1-R细胞核转位前馈上调自身及其特异配体PACAP调控应激响应的生物学功能与机制研究
- 批准号:n/a
- 项目类别:省市级项目
- 资助金额:10.0万元
- 批准年份:2022
- 负责人:余榕捷
- 依托单位:
B类G蛋白偶联受体PAC1-R的别构调节位点及强力霉素与类似物别构调节PAC1-R的研究
- 批准号:31670848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65.0万元
- 批准年份:2016
- 负责人:余榕捷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