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均相竞争免疫方法检测咖啡中赭曲霉毒素A的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901800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2010.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9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20-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Coffee is one of the three most-popular beverages in the world, and its safety are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Ochratoxin A (OTA) is a key risk factor threatening the safety of coffee.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health risk, the OTA limits in coffee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2017.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coffee matrix, the existing national standard only provides instrument detection methods in the absence of rapid detection methods. Bio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BRET) is a novel highly sensitive optical analysis technique that eliminates the external light source, which can reduce the interference of matrix background and scattered light,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for the analysis of complex matrix samples. This project intends to utilize OTA in coffee as the test object, nano-luciferase as BRET donor, near-infrared quantum dot as acceptor, and nanobody as the connecting arm between donor/receptor, aiming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donor and acceptor, donor quantum yield, overlap ratio between donor emission spectrum and acceptor absorption spectrum, and immune reaction efficiency on BRET energy transfer efficiency. To establish a novel method based on BRET homogeneous competitive immunoassay for sensitive dectection of OTA. Meanwhile, systematically research was conducted for anti-coffee matrix interference,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nti-matrix interference, sensitivity and rapid detection methods for small molecules.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质量安全至关重要。其中,赭曲霉毒素A(OTA)是威胁咖啡质量安全的关键风险因子。2017年,国标《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新增咖啡中OTA的限量标准,但是由于咖啡基质复杂,现有国标只提供仪器检测方法,而未提供快速检测方法。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RET)是一种高灵敏的光学分析技术,其内源性发光特性,可减少基质背景荧光和散射光的干扰,对基质复杂样品的分析,具有明显优势。本项目拟以咖啡中的OTA为检测对象,纳米荧光素酶为BRET供体,近红外量子点为受体,纳米抗体为供/受体之间的连接臂,旨在探讨供/受体之间距离、供体量子产率、供体发射光谱与受体吸收光谱之间的重叠率以及免疫反应效率等因素,对BRET能量转移效率的影响,进而建立基于BRET的OTA高灵敏均相竞争免疫检测方法,并系统性开展抗咖啡基质干扰的研究。为建立抗复杂基质干扰,针对小分子物质的高灵敏快速检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质量安全至关重要,赭曲霉毒素A(OTA)是咖啡中最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当前,国标《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对于咖啡样品,只有基于液相/液质联用的仪器检测方法。对于基层执法部门及企业,仪器检测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其对咖啡质量安全进行日常监测的实际需求。因此,建立操作简便的快速检测方法不仅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也是对OTA国标检测方法的有益补充。项目负责人在青年基金的资助下,开发了一系列高灵敏、快速检测咖啡中OTA的免疫分析方法,具体如下:.(1)、基于Nb28-Nluc建立了生物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其可在3小时内完成对咖啡中OTA的快速检测, LOD为3.7 ng/mL;.(2)、开发BRET的能量转移供体(Nb28-Nluc)和受体(QDs-OTA),并证实基于BRET体系建立检测OTA的均相免疫分析方法具有可行性;.(3)、利用蛋白自组装技术开发了七价纳米抗体(Nb28-C4bpα),并基于Nb28-C4bpα分别提出了三种提高检测咖啡中OTA免疫分析灵敏度的方法:(I)构建基于Nb28-C4bpα的ELISA方法。实验发现,Nb28-C4bpα-ELISA的IC50和LOD分别为0.13 ng/mL和0.009 ng/mL,比单体ELISA降低了26.54和175.56倍,考虑咖啡基质后,其LOD为1.5 μg/kg;(II)在开发Nb28-C4bpα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与链霉亲和素结合肽(SBP)组合的融合蛋白(Nb28-C4bpα-SBP),并基于Nb28-C4bpα-SBP和SA-PolyHRP构建了双重信号放大ELISA。结果表明,双重信号放大ELISA的灵敏度分别比基于Nb28-C4bpα-SBP和SA-HRP以及Nb28-SBP和SA-HRP的ELISA提高了约12.89倍和74.66倍。考虑咖啡基质后,其LOD为15 ng/kg;(III)在双重信号放大ELISA的基础上,为了减少抗体用量,进一步扩大信号强度,引入了酪酰胺信号放大(TSA)系统,并构建了基于Nb28-C4bpα-SBP、TSA和SA-PolyHRP的三重信号放大ELISA,其LOD为183.6 ng/kg。. 项目负责人开发的免疫分析方法展示出较好的实用性,同时,项目负责人提出的信号放大策略对于提高各类免疫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具有借鉴意义。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
Ultrasensitive and rapid detection of ochratoxin A in agro-products by a nanobody-mediated FRET-based immunosensor.
利用纳米抗体介导的基于 FRET 的免疫传感器超灵敏快速检测农产品中的赭曲霉毒素 A
  • DOI:
    10.1016/j.jhazmat.2019.121678
  • 发表时间:
    2020-04-05
  • 期刊: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影响因子:
    13.6
  • 作者:
    Tang Z;Liu X;Su B;Chen Q;Cao H;Yun Y;Xu Y;Hammock BD
  • 通讯作者:
    Hammock BD
Fluonanobody-based nanosensor via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or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ochratoxin A.
基于氟纳米抗体的纳米传感器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实现赭曲霉毒素 A 的超灵敏检测
  • DOI:
    10.1016/j.jhazmat.2021.126838
  • 发表时间:
    2022-01-15
  • 期刊: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影响因子:
    13.6
  • 作者:
    Su B;Zhang Z;Sun Z;Tang Z;Xie X;Chen Q;Cao H;Yu X;Xu Y;Liu X;Hammock BD
  • 通讯作者:
    Hammock BD
Nanobody-Nanoluciferase Fusion Protein-Enabled Immunoassay for Ochratoxin A in Coffee with Enhanced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纳米抗体-纳米荧光素酶融合蛋白免疫分析法检测咖啡中的赭曲霉毒素 A,具有增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 DOI:
    10.3390/toxins14100713
  • 发表时间:
    2022-10-19
  • 期刊:
    Toxins
  • 影响因子:
    4.2
  • 作者:
    Bao K;Liu X;Liao Y;Liu Z;Cao H;Wu L;Chen Q
  • 通讯作者:
    Chen Q
鲨源单域抗体的研究进展
  • DOI:
    10.13345/j.cjb.190460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生物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星;陈奇
  • 通讯作者:
    陈奇
Development of a horseradish peroxidase-nanobody fusion protein for visual detection of ochratoxin A by dot immunoassay.
开发辣根过氧化物酶-纳米抗体融合蛋白,用于通过斑点免疫分析视觉检测赭曲霉毒素A
  • DOI:
    10.1039/d0ra06576e
  • 发表时间:
    2020-09-10
  • 期刊:
    RSC advances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 通讯作者: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多特征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的林地和居民地提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测绘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启浩;刘修国;陈奇
  • 通讯作者:
    陈奇
3D打印技术在矿床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内蒙古乌力吉敖包萤石矿Ⅲ号矿体为例
  • DOI:
    10.13712/j.cnki.dzykt.2018.04.017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地质与勘探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奇;邹灏;李欣宇;刘行;李阳
  • 通讯作者:
    李阳
页岩纳米级孔隙在有机质熟化过程中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 DOI:
    10.11781/sysydz201906901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石油实验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楚雄;肖七林;陈奇;蒋兴超
  • 通讯作者:
    蒋兴超
抗寒复合剂对白菜型冬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仁迪;刘海卿;武军艳;孙万仓;刘自刚;曾秀存;方园;陈奇;王治江;袁金海
  • 通讯作者:
    袁金海
江西省黄鼬和鼬獾狂犬病流行病学监测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敬慧;张守峰;刘晔;陈奇;苗富春;王林栋;李易潞;扈荣良
  • 通讯作者:
    扈荣良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陈奇的其他基金

基于EvolvR技术与噬菌体展示的纳米抗体细菌体内连续定向进化系统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33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EvolvR技术与噬菌体展示的纳米抗体细菌体内连续定向进化系统研究
  • 批准号:
    32260623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3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