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达海水体充放过程及其对印尼贯穿流的调制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776042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601.物理海洋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 (ITF) is one important part of the Great Ocean Conveyor Belt, and is also the significant channel of water and thermohaline exchange between the tropical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eanic heat and freshwater budgets and in the climate system. Over 3/4 of the ITF water mass flow into the Banda Sea before its export into the Indian Ocean. The Banda Sea does not simply provide a passive conduit for ITF, it plays a “capacitor” role with recharge-discharge of the water mass in the Banda Sea. By analyzing in-situ observation data, we found that the recharge-discharge of the water mass of the Banda Sea can effect on the variation of ITF. But the recharge-discharge process and effect mechanism are obscure.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data and satellite data, the numerical model, passive tracer method, adjoint model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will be applied in this study on revealing the recharge-discharge of water mass of the Banda Sea and its effect on the variation of the ITF. Our study will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the Banda Sea in the Indian-Pacific inter-ocean heat and freshwater budgets.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some scientific basis for revealing the mechanism of intraseasonal to interannual variations for ITF.
印尼贯穿流(ITF)是全球热盐环流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热带太平洋与印度洋进行水体和热盐交换的重要通道,对全球环流、物质交换及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班达海承载着超过3/4的ITF流量,ITF水体进入班达海后,主要通过翁拜海峡和帝汶通道进入印度洋,在此过程中班达海不仅仅是ITF“通道”,而是起到更为重要的具水体质量、热量和淡水充放功能的“容器”作用,分析显示发生在其内部的水体充放对ITF具有重要的调制作用,但具体的水体充放过程及其对ITF的调制机理尚不清楚。本项目拟基于现场观测资料、卫星遥感资料和补充调查资料,结合数值模拟、水团示踪、伴随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手段,研究给出班达海水体充放过程及变化规律,揭示班达海水体充放对印尼贯穿流的调制作用及机理。通过本项目研究,能够阐释班达海在太平洋-印度洋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的纽带性作用,对深入揭示印尼贯穿流的季节内至年际变化机理提供科学参考。

结项摘要

班达海承载着超过3/4的ITF流量,ITF水体进入班达海后,主要通过翁拜海峡和帝汶通道进入印度洋,在此过程中班达海不仅仅是ITF“通道”,而是起到更为重要的具水体质量、热量和淡水充放功能的“容器”作用。本项目基于HYCOM模式结果开展了班达海环流水体充放的特征规律研究,分析了班达海环流的垂直结构;基于一个四层半的准地转模型来研究了班达海环流结构和水体充放过程,量化了ITF分支、上升流和季风对班达海环流的贡献;基于现场观测资料分析了班达海上游的卡里马塔海峡和龙目海峡、下游的翁拜海峡和帝汶通道的流量特征,分析了印尼贯穿流源区(北赤道流分叉点附近海域)的多尺度变化;基于卫星测高资料、再分析资料和现场观测资料评估了印尼贯穿流出流海域海洋动力环境状况及其多尺度变化特征。项目研究成果共发表期刊论文4篇,其中SCI收录3篇。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Stratified Circulation in the Banda Sea and Its Causal Mechanism
班达海层流环流及其成因机制
  • DOI:
    10.1029/2019jc015279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
  • 影响因子:
    3.6
  • 作者:
    Zhu Yaohua;Wang Liwei;Wang Yonggang;Xu Tengfei;Li Shujiang;Cao Guojiao;Wei Zexun;Qu Tangdong
  • 通讯作者:
    Qu Tangdong
Observed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Java Sea Through Karimata Strait
观测到的南海与爪哇海通过卡里马塔海峡的水交换
  • DOI:
    10.1029/2020jc016608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
  • 影响因子:
    3.6
  • 作者:
    Xu T. F.;Wei Z. X.;Susanto R. D.;Li S. J.;Wang Y. G.;Wang Y.;Xu X. Q.;Agustiadi T.;Trenggono M.;Sulistyo B.;Setiawan A.;Kuswardani A.;Fang G. H.
  • 通讯作者:
    Fang G. H.
印尼贯穿流出流海域海表高度时空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海洋科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金娇燕;王永刚;朱耀华;徐腾飞;李淑江
  • 通讯作者:
    李淑江
Intra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North Equatorial Current bifurcation off the Philippines
菲律宾附近北赤道洋流分叉的季节内变化
  • DOI:
    10.1029/2021jc017646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
  • 影响因子:
    3.6
  • 作者:
    Hui Zhou;Xueqi Liu;Ruixiang Li;Yan Wang;Guang Yang
  • 通讯作者:
    Guang Ya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冲击载荷下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的动态响应及微观结构演化研究进展
  • DOI:
    10.11858/gywlxb.20210760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高压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洋;徐怀忠;汪小锋;李治国;胡建波;王永刚
  • 通讯作者:
    王永刚
激光功率对17-4PH丝材激光熔覆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 DOI:
    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21.03.017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Surface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强;李洋洋;杨洪波;牛文娟;苏成明;曹鹏;杨驹;王永刚;Dong QIU
  • 通讯作者:
    Dong QIU
蝙蝠葛提取物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诱导凋亡作用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实用肿瘤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永刚;孙抒;杨万山;孙凤丹;刘全
  • 通讯作者:
    刘全
超精密切削切屑形成过程的SPH方法模拟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机械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永刚
  • 通讯作者:
    王永刚
地下工程锚固界面力学模型及其时效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岩土力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伍国军;褚以惇;陈卫忠;王永刚
  • 通讯作者:
    王永刚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王永刚的其他基金

印尼海潮波和潮混合的分析和数值研究
  • 批准号:
    40606006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