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恒星演化能区对12C(12C,p)23Na反应截面的实验测量以及对恒星碳燃烧天体物理反应率的确定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805291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3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2705.核天体物理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12C+12C fusion reaction in stars, which is known as carbon burning process, is a reaction critical for various astrophysical scenarios, e.g. nucleosynthesis in the interior of massive stars. The carbon burning is also consider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igniting the explosions in type Ia supernovae. The Gamow window spans 1 MeV≤Ecm≤3 MeV. There remain large uncertainties in the predicted results that rely primarily on the extrapolation of the data, due to the lack of reliable experimental data. Present work proposes using gamma spectra method and charged particle detection technique to measure the cross sections of 12C(12C, p)23Na at stellar energies. Using high-purity graphite target and high-current 12C beam, which is averagely about 15 pμA and produced by the 3 MV tandetron accelerator in Sichuan University, sufficient reaction yield could be achieved. The massive background can be eliminated by applying particle-gamma coincidence method. The aim is providing accurate cross sections of 12C+12C fusion reaction at energies 2 MeV≤Ecm≤3 MeV, and searching for strong resonances around 1.8 MeV≤Ecm≤2.1 MeV.
12C+12C熔合反应,即碳燃烧,在恒星演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对于恒星中的元素核合成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也被普遍认为点燃了Ia型超新星爆发。碳燃烧的伽莫夫窗口能量约为1 MeV≤Ecm≤3 MeV,在此能量区内缺乏足够精确的反应截面测量数据,因此只能依靠理论模型进行拟合再向低能量区做外推计算,而不同理论模型的外推预测值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本项目用伽马谱学方法和带电离子探测相结合,测量12C(12C,p)23Na在天体物理感兴趣能区的反应截面。使用四川大学3MV静电加速器提供的平均约15pμA的强12C束流,配合高纯度的厚碳靶,能够产生足够的反应产额。用伽马射线和带电离子事件做符合的方法,来去除海量的本底干扰。目标是较精确的给出能量为2 MeV≤Ecm≤3 MeV内的12C+12C熔合反应总截面,同时寻找1.8–2.1 MeV内可能存在的强共振结构。

结项摘要

12C+12C熔合反应,即碳燃烧过程,在恒星演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对于恒星中的元素核合成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也被普遍认为点燃了Ia型超新星爆发。碳燃烧的伽莫夫窗口能量约为1MeV≤Ecm≤3MeV,在此能量区内缺乏足够精确的反应截面测量数据,亟需更精确的实验测量数据。由于该反应极低的反应产额,直接测量其天体物理能区的反应截面是极其困难的。本项目测量获得了12C(12C,p)23Na反应在2.8MeV≤Ecm≤5.3MeV能量区间的反应截面,最低达到了Ecm=2.8MeV,这已经进入了12C(12C,p)23Na反应的伽莫夫窗口内;发展了在天体物理能区对于12C(12C,p)23Na反应进行测量的带电粒子和γ射线符合测量技术,以及强束流情况下核物理实验的测量方法;用基于Hauser-Feshbach理论的统计模型计算了12C+12C三个主要反应在天体能区的相对强度,从而由本项目所测量的12C(12C,p)23Na反应截面计算出12C+12C熔合反应的总截面,然后用R矩阵方法拟合测得的12C+12C天体物理S(E)*因子,并外推出更低能量区间的S(E)*因子的值;在实验测量结果基础上,又分析和总结了别人的测量数据,更精确的给出了恒星演化中碳燃烧的反应率,以及其上限和下限。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0)
alpha-decay study of Ac-218 and Th-221 in Ar-40+W-186 reaction
Ar-40 W-186 反应中 Ac-218 和 Th-221 的 α 衰变研究
  • DOI:
    10.1088/1674-1137/abe0bd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Chinese Physics C
  • 影响因子:
    3.6
  • 作者:
    Hua Wei;Zhang Zhiyuan;Ma Long;Gan Zaiguo;Yang Huabin;Huang Minghui;Yang Chunli;Zhang Mingming;Tian Yulin;Zhou Xiaohong;Yuan Cenxi;Shen Caiwan;Zhu Long
  • 通讯作者:
    Zhu Long
Advancement of Photospheric Radius Expansion and Clocked Type-I X-Ray Burst Models with the New Mg-22(alpha, p)Al-25 Reaction Rate Determined at the Gamow Energy
利用伽莫夫能量测定的新 Mg-22(α, p)Al-25 反应速率改进光球半径膨胀和时钟 I 型 X 射线爆发模型
  • DOI:
    10.1103/physrevlett.127.172701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影响因子:
    8.6
  • 作者:
    Hu J.;Yamaguchi H.;Lam Y. H.;Heger A.;Kahl D.;Jacobs A. M.;Johnston Z.;Xu S. W.;Zhang N. T.;Ma S. B.;Ru L. H.;Liu E. Q.;Liu T.;Hayakawa S.;Yang L.;Shimizu H.;Hamill C. B.;Murphy A. St J.;Su J.;Fang X.;Chae K. Y.;Kwag M. S.;Cha S. M.;Duy N. N.;Uyen N. K.;K
  • 通讯作者:
    K
Modified astrophysical S-factor of C-12+C-12 fusion reaction at sub-barrier energies
亚势垒能量下 C-12 聚变反应的修正天体物理 S 因子
  • DOI:
    10.1088/1674-1137/abae56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Chinese Physics C
  • 影响因子:
    3.6
  • 作者:
    Li Y. J.;Fang X.;Bucher B.;Li K. A.;Ru L. H.;Tang X. D.
  • 通讯作者:
    Tang X. D.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2H(6He,7Li)n反应角分布和7Li的质子谱因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原子能科学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志宏;方晓;赵维娟;王友宝;连钢;李云居;苏俊;曾晟;柳卫平;李二涛;郭冰;颜胜权;白希祥;王宝祥
  • 通讯作者:
    王宝祥
城区河岸带植被类型对土壤保持的影响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西北林学院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二辉;方晓;胡婵娟;冯志培;杨喜田
  • 通讯作者:
    杨喜田
BRMS1过表达促进肝癌SK-HEP-1细胞凋亡
  • DOI:
    --
  • 发表时间:
    2009
  • 期刊: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乔守怡;王英明;方晓
  • 通讯作者:
    方晓
12C(6He, 7Li)11B反应角分布的测量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李志宏;白希祥;柳卫平;李云居;王友宝;郭冰;王宝祥;苏俊;方晓;赵维娟;曾晟;李二涛;颜胜权;连钢
  • 通讯作者:
    连钢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