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生物降解地球化学表征及商业性生物气化的地质控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57303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311.矿床与勘查地球化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Biodegrad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subsurface is well documented in shale sediments and oil reservoirs but much less understood for coals. Although large plays of secondary biogenic methane in many coal fields prove that coal derived products can support substantial, in situ generation of biogenic gas, surprising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fraction of coal ultimately converted to methane and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process. High resolution (cm scale) ge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oals and coal biodegradation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ill be perform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biodegradation of coal and accurately quantify mass fraction removed by in situ methanogenesis. The purpose of our study is to establish proper biodegradation assessment system for coal and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industry application. Bioconversion of coal to methane is of great interest as an underexploited source of clean energy and has many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advantages over more conventional processes that could make low-grade ores economically viable. This process coupled with CO2 sequestration has great potential real time methane production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However, the feasibility of in-situ coal bioconversion to methane by methanogens has not been demonstrated yet. We will make our best effort to tackle the fundament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process.
在页岩沉积物和油藏中发生的生物降解已被大量解释,而煤生物降解的研究程度则很低。尽管许多煤田中的次生生物气被认为与煤的生物降解有关,但煤中到底哪些组分被降解并转变成甲烷及控制这个过程的主要因素至今仍未有清楚认识。本项目拟通过对已知生物降解煤田样品高分辨率的地球化学表征及煤生物降解产气模拟实验来深化对煤生物降解机理的认识及准确定量煤被产甲烷菌降解和转化的质量馏分,确认煤的降解标志,建立煤生物降解评价体系并前瞻煤的生物气化前景。煤的生物气化不仅可以获取洁净能源,还可与二氧化碳地质埋存相结合,大大降低能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这对现有煤层气开发及目前尚无经济价值煤层的利用都有极其重要意义,但实现这个过程现实可行性尚未得到科学论证,本项目拟开展有益探索。

结项摘要

煤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化石能源之一,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生物气化或微生物强化煤层气开发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因为与直接燃烧相比,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少。通过微生物将煤生物气化可以通过添加微生物或养分来加快转化效率,这个过程可以在原地(废弃或不可开采的煤层)也可以在异地(煤炭废物或开采出的煤)中进行。尽管该技术为获取不可开采的煤炭资源的能源潜力提供了创新且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但采用这种策略仍然面临着多重挑战。煤中烃类与油藏中观察到的生物降解变化相同,但保留的特征似乎完全不同。在芳烃(烷基萘和烷基菲)被严重地生物降解后,仍会有少量正构烷烃出现在GC-MS上,因此,多数地球化学家得出芳香烃比饱和烃优先降解的结论。事实上,煤生物降解的敏感性不仅取决于其分子结构,还取与物理状态(游离态与吸附态)和潜在反应物的溶解度有关。单纯从GC-MS图谱上不能确切反映生物降解的影响,而每种化合物的绝对浓度更可靠。类似于油层中生物降解发生在油/水界面附件,煤的生物降解与地层水位置或砂岩含水层或割理水的流动有关,而烃与水的接触情况在规模和频率上与储油层完全不同,水在大多数煤中可能会受到限制,并且其分布不像油水过渡带中那样连续,煤中裂缝和割理系统的变化可能会刺激烃类生物降解,形成多个微梯度。毫无疑问,渗透率在生物气化和煤层气生产中起关键作用。煤的渗透率随孔隙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但随围压的增加而降低。由于溶剂吸附而引起的煤基质膨胀会显着降低渗透率,但溶剂注入可能会在煤生物转化过程中增加煤层孔隙压力,进而导致有效应力降低和渗透率增加。为煤的生物转化量身定制溶剂和营养物配方必须考虑溶剂使用的影响。总体上看,天然煤炭的生物降解速度都太慢,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商业前景。提高煤的渗透性,以允许更多地接触生物和养分,去除抑制气化的干扰,是提高生物气化效率一条明路。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RECENT DEVELOPMENT IN TREATMENT OF OILY SLUDGE
含油污泥处理的最新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OXIDATION COMMUNICATION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Liu Mei;Huang Haiping;Li Ningxi;Mao Zhixin
  • 通讯作者:
    Mao Zhixin
Oil physical status in lacustrine shale reservoirs - A case study on Eocene Shahejie Formation shales, Dongying Depression, East China
湖相页岩油藏石油物性状况——以东营凹陷始新统沙河街组页岩为例
  • DOI:
    10.1016/j.fuel.2019.116027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Fuel
  • 影响因子:
    7.4
  • 作者:
    Zhang Hong;Huang Haiping;Li Zheng;Liu Mei
  • 通讯作者:
    Liu Mei
Pore size constrains on hydrocarbon biodegradation in shales from the Second White Speckled Shale 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Canada Sedimentary Basin
加拿大西部沉积盆地第二白斑页岩组页岩中烃生物降解的孔径限制
  • DOI:
    10.1016/j.fuel.2016.08.034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Fuel
  • 影响因子:
    7.4
  • 作者:
    Yin Mengsha;Huang Haiping;Ma Jingping
  • 通讯作者:
    Ma Jingping
Biomarker signatures of Sinian bitumens in the Moxi-Gaoshiti bulge of Sichuan Basin, China: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for paleo-oil reservoirs: Discussion
中国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凸起震旦系沥青的生物标志特征:古油藏的地质意义:讨论
  • DOI:
    10.1016/j.precamres.2018.05.012
  • 发表时间:
    2018-09-01
  • 期刊:
    PRECAMBRIAN RESEARCH
  • 影响因子:
    3.8
  • 作者:
    Huang, Haiping;Li, Jian
  • 通讯作者:
    Li, Jian
The effect of biodegradation on bound biomarkers released from intermediate-temperature gold-tube pyrolysis of severely biodegraded Athabasca bitumen
生物降解对严重生物降解阿萨巴斯卡沥青中温金管热解释放的结合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 DOI:
    10.1016/j.fuel.2019.116669
  • 发表时间:
    2020-03
  • 期刊:
    Fuel
  • 影响因子:
    7.4
  • 作者:
    Zhongxuan Li;Haiping Huang;Shuichang Zhang
  • 通讯作者:
    Shuichang Zha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视频流多路径路由算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软件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曹啸;王汝传;黄海平;孙力娟;肖甫
  • 通讯作者:
    肖甫
基于桶划分的两层传感网隐私保护Top-k查询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戴华;何瑞良;杨庚;黄海平
  • 通讯作者:
    黄海平
基于协作信誉和设备反馈的物联网边缘服务器信任评估算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通信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琳;魏新艳;刘茜萍;黄海平;王汝传
  • 通讯作者:
    王汝传
移动代理面临的主机攻击及其安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信息网络安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海平;王汝传;徐小龙
  • 通讯作者:
    徐小龙
Modeling Multi-Mobile Agents System Based on Coalition Signature Mechanism Using UML
基于联盟签名机制的多移动代理系统UML建模
  • DOI:
    --
  • 发表时间:
    2004
  • 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2004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知信;黄海平;王汝传
  • 通讯作者:
    王汝传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黄海平的其他基金

孔隙空间对未成熟泥岩中微生物活动及生物气形成过程的控制
  • 批准号:
    41273062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人类活动时间尺度上残余油生物气化的地球化学证据
  • 批准号:
    40973034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5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辽河冷东油田原油生物降解作用机理研究及降解速度定量表征
  • 批准号:
    40373022
  • 批准年份:
    2003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