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strophin基因编码区微小突变诱导外显子跳读的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30971590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28.0 万元
负责人:
张竹君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0901.神经系统发育与代谢异常
结题年份:
2012
批准年份:
2009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柴立民、张苗苗、王海燕、刘婧祎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遗传性致死性肌病,由dystrophin基因突变引起,患者大多在13岁之前失去行走能力,20岁左右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因此研发有效治疗方法迫在眉睫。近期研究表明用反义寡核苷酸(AONs)干预外显子内剪接增强子序列(ESE),诱导外显子跳读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但是ESE在外显子中的鉴定仍是有待解决的课题。我们在对DMD患者的基因筛查中发现dystrophin基因编码区微小突变(点突变、微缺失或插入)可引起外显子跳读的现象,从而推测突变处存在着与前体mRNA剪接调控相关的序列。本课题利用媒体软件预测与in vitro splicing assay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微小突变诱导外显子跳读的机制,鉴定外显子中的剪接调控序列,为 AONs治疗DMD提供靶向位点。
英文摘要
反义寡核苷酸(AONs)通过干预外显子中的剪接调控序列,诱导外显子跳读,恢复转录的阅读框,是目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最有前景的方法。而鉴定外显子中的剪接调控序列是设计反义药物的关键。本课题以患者dystrophin基因中可以诱导外显子跳读的微小突变为研究对象,利用媒体软件预测和in vitro splicing assay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调控第25号外显子剪接的关键核苷酸,阐明了微小突变诱导第25号外显子跳读的机制,并为AONs治疗DMD提供靶向位点。另外,本课题还总结了dystrophin基因5’端和3’端突变的转录特点,对患者的临床咨询及判断预后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并在研究工作中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dystrophin基因全部外显子缺失突变的79对引物多重PCR新体系,为DMD患者的分子诊断提供有效的检测方法。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鉴定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中的剪接调控序列及其在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中的应用研究
  • 批准号:
    81371921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0.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3
  • 负责人:
    张竹君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