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FSGS患者外周血分泌性MicroRNA对肾小球通透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81100508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14.0 万元
负责人:
梁耀军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0503.原发性肾脏疾病
结题年份:
2012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李世军、张炯、李丽民、张玉婧、张婉芬、张昌明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我国常见的肾小球疾病,由于对于FSGS的发病机制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由于缺乏有力的证据,循环通透因子致病机制假说一直未被证实。血清分泌性microRNA具备细胞分泌性、血液中的稳定性、以及细胞间的穿梭性,可以直接调控靶细胞的功能。这与循环通透因子在作用形式上极为相似。我们提出FSGS患者血液中存在来源于单个核细胞的某个或一组分泌性microRNA可能是具有产生循环通透因子作用的分子这一假说。通过本研究,阐明患者血清中的分泌性microRNA是否具有改变肾小球滤过屏障通透性的作用及其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证实困扰足细胞病发病机制多年的"循环通透因子"假说,揭示循环因子的本质,提高对FSGS发病机理的认识,对研究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提高肾脏疾病的防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英文摘要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和博士后合作导师刘志红院士的领导下,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工作,通过对FSGS患者血清miRNA谱的分析,我们确定了以miR-146a等四个重点microRNA作为研究对象,初步发现这些microRNA具有影响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的作用。由于时间和经费支持的问题,只作了初步的为期一年的探索性研究。目前本研究所带来的前景性研究工作已作为刘志红院士领衔的国家973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正在刘志红院士的带领下积极攻关中。作为大科研项目分工需要,我的具体研究内容有所调整,根据973课题保密要求,我仅将我所负责的部分工作总结汇报。.足细胞是肾脏重要的固有细胞之一。足细胞损伤参与了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然而目前对足细胞损伤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MicroRNAs(miRNAs)是近来发现的一类调节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区RNA,我们通过microRNA PCR芯片检测了嘌呤霉素足细胞损伤模型MicroRNA表达谱,发现一个抑制TLR信号通路分子IRAK1和TRAF6的microRNA-miR146a表达增高, 而TLR信号通路是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家族,主要功能是调节天然免疫反应,其介导的炎性反应参与了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本研究显示,PAN损伤足细胞后可引起miR146a的表达增高,抑制了IRAK1和TRAF6分子的表达,引起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的下调,进而引起了足细胞存活数量的减少,引起细胞凋亡的增加及细胞骨架的损伤。通过转染pre-miR-146a和inhibitor的实验证实,瞬时转染pre-miR-146a可加重PAN导致的细胞凋亡和骨架损伤,而转染miR146ainhibitor可以部分的缓解PAN造成的足细胞损伤。.我们的研究同时发现TLR9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分子IRAK1和TRAF6在PAN大鼠模型的肾小球表达增高,并特异性的表达于足细胞。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下游调节NFκB、P38MAPK、JNK等信号通路,而这些下游的信号通路都被证实和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