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铂/非铂氮掺杂碳气凝胶复合氧还原催化剂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076048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3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809.光化学与电化学工程
  • 结题年份:
    2013
  • 批准年份:
    2010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1-01-01 至2013-12-31

项目摘要

氮掺杂碳气凝胶是一类具有含氮功能组分、由碳纳米颗粒构成的具有连续三维网络结构的新型介孔材料,在储能材料、催化剂载体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项目以含过渡金属铂、钯、铁、钴、镍等化合物为金属前驱体,三聚氰胺、苯胺及吡啶的衍生物为氮源,与甲醛通过溶胶凝胶聚合、高温碳化等步骤得到过渡金属复合氮掺杂碳气凝胶材料。研究溶胶-凝胶法的制备条件及碳化条件对复合碳气凝胶的孔结构、晶相结构及颗粒形态的影响;调变氮源、金属前驱体种类,制备具有不同NxC结构的多金属组分催化剂,研究复合碳气凝胶中金属/NxC的化学结构、多功能组分的相互作用,探讨影响氧还原活性的结构因素和化学特性,以期得到低铂/非铂新型氧还原催化剂。以制备的氮掺杂碳气凝胶为阴极催化剂,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考查氧气的传质性能、催化剂的稳定性、抗甲醇性能及电池的放电特性。本项目的研究有利于开发新型氧还原催化剂,促进燃料电池的产业化进程。

结项摘要

非贵金属含氮碳载氧还原催化剂中碳氮物理化学结构(CNx)、金属与载体相互作用等影响其氧还原性能。项目以三聚氰胺和甲醛为单体,以乙酸钴为金属前驱体,使用超临界CO2干燥等方法,成功制备三聚氰胺甲醛炭干凝胶及炭气凝胶负载钴催化剂(CoNC),催化剂为球形碳颗粒,其孔径分布在5-10 nm,SBET最高达800 m2•g-1;而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及其预聚体为原料制备的CoNC催化剂则形成无定形碳结构。采用间苯二酚改性三聚氰胺-甲醛聚合物(MR),考查了间苯二酚和三聚氰胺比例、凝胶pH值及炭化条件等对气凝胶结构和催化氧还原活性的影响。MR气凝胶孔分布集中在3-4nm,钴复合炭气凝胶多孔结构中存在Co金属颗粒和管状炭。项目以XC-72R炭黑为载体,原位聚合制备碳载聚吡咯(PPy/C),经浸渍及高温热处理制备出Co-PPy/C催化剂。热处理温度是决定催化剂结构的另一个主要因素。热处理温度超过500℃后,CoNC催化剂中氧化态的钴被还原成金属钴,钴颗粒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大,700 ℃热处理制备的催化剂表面形成3 nm的钴颗粒,部分钴金属颗粒被碳包覆,CoNC催化剂表面Co和N化学态分别Co(0)、Co(II) 和吡啶氮、吡咯氮。三聚氰胺甲醛炭气凝胶负载钴催化剂具有最高氧还原活性,氧还原起始电位为0.50V左右,氧还原电子转移数为3.7,75 ℃下DMFCs单电池最高输出功率密度达到39.34 mW•cm-2。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预聚体为含氮前驱体,以乙酸亚铁为金属前驱体,在氩气气氛中高温热处理制备了一系列的FeNC催化剂,考察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及不同Fe含量对FeNC催化剂氧还原性能的影响。所制备的FeNC催化剂具有较好氧还原催化活性和良好的耐醇性能,FeNC催化剂氧还原电子转移数为2.9-3.6,FeNC催化剂催化氧还原过程产生少量的H2O2,说明氧还原反应是由四电子反应历程和二电子反应历程混合控制的过程。研究了Co-PPy/C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的稳定性,经353K硫酸溶液中浸泡72h后催化剂中钴粒子全部被溶出,氧还原峰电位负移仅80mV,含氮官能团为此类催化剂的ORR活性中心,且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好。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4)
专利数量(0)
活性炭负载CaCl2催化五氯乙烷脱HCl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功能材料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智春;陈胜洲;陈汉伦;谢文健;WANG Zhi-chun1,CHEN Sheng-zhou1,CHEN Han-lun1,XIE;2.Jiangsu Lee & Man Chemical Limited,Changshu 2155
  • 通讯作者:
    2.Jiangsu Lee & Man Chemical Limited,Changshu 2155
氮化钒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胜洲;刘玉珍;陈雨鹏;邹汉波
  • 通讯作者:
    邹汉波
氮掺杂碳载钴催化剂制备及其TG-FTIR和XRD光谱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Guang Pu Xue Yu Guang Pu Fen Xi/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伟;陈胜洲;邹汉波;林维明;YANG Wei1,CHEN Sheng-zhou2,ZOU Han-bo2,LIN Wei-min
  • 通讯作者:
    YANG Wei1,CHEN Sheng-zhou2,ZOU Han-bo2,LIN Wei-min
Co/MR氮掺杂炭气凝胶的制备、结构及氧还原性能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新型炭材料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胜洲;杨旸;陈伟平;李良伟;邹汉波
  • 通讯作者:
    邹汉波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Co-N-C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伟;陈胜洲;董新法;林维明;Yang Wei1 Chen Sheng-zhou2 Dong Xin-fa1 Lin Wei-mi;2.School of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Gua
  • 通讯作者:
    Chemical Engineering,Gua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钴酸镍/泡沫镍复合材料组装不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研究
  • DOI:
    10.19817/j.cnki.issn1006-3536.2020.08.019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化工新型材料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宗键;马婷婷;陈江东;杨伟;邹汉波;陈胜洲
  • 通讯作者:
    陈胜洲
负载型Ru/γ-Al2O3催化剂上富氢气体中CO选择性氧化去除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应用化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胜洲;林维明;董新法;陈喜蓉;邹汉波
  • 通讯作者:
    邹汉波
Co-Mo-N/TiN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胜洲;范淑慧;黄秋婵;邹汉波;左建良
  • 通讯作者:
    左建良
活性炭对顺酐加氢催化剂Cu/ZnO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亿新;王江兵;古凤强;陈国术;陈胜洲;刘自力
  • 通讯作者:
    刘自力
碳纳米管负载金属氮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功能材料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林珊瑜;赵朝晖;邹汉波;林维明;陈胜洲
  • 通讯作者:
    陈胜洲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陈胜洲的其他基金

掺杂钴酸镍/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的结构控制、相互作用及超级电容性能研究
  • 批准号:
    21776051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7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三元过渡金属氮化物的可控制备及电催化氧还原性能
  • 批准号:
    21376056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