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底栖动物漂流规律及其对颗粒有机质通量的影响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71048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103.生物地理与土壤地理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Macroinvertebrate drift is the important ecological and behavioral adaptation to stream heterogenous habitat. As th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composer and consumer, drifted macroinvertebrates plays a important role for the down stream community composition. Meanwhile driftedmacroinvertebrate not onlyconstitutepartial organic matters (POMs)fluxes in the stream ecosystems,but also contribute to important preys for stream fishes in the stream food web. The drift behaviors may play important roles to community spatial and dynamic patterns of macroinvertebrate, and to allochthonous nutrients and energy transportation in the stream ecosystems. By using long term field monitoring data design, the communities composition of driftedand local macroinvertebrates would be compared. Specially designed artificial channel would be constructed in suit. By using hydrological and hydraulic simulation, ordination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ecological models, in-stream habitat heterogeneity, stream flow regime, and hydraulic variables were selected as the key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to evaluate their effects on drift behaviors of macroinvertebrate. The ecological mechanisms would be discussed about how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ould affect the drift behaviors of macroinvertebrates in the headstreams. Finally, the total biomass of drifted macroinvertebrates was collected to account for total particle organic matter fluxes at different stream orders and different seasons. This study would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 whether the drifted macroinvetebrate would affect the POMs fluxes in the streams. The research would also be beneficial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 longitidu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tream aquatic ecosystems. Meanwhile, the results would also enrich and perfect the basic theories of river fluxes and ecohydrology.
大型底栖动物的漂流行为是应对溪流高异质性生境特征的一种行为适应机制,漂流而下的底栖动物不仅直接参与下游河道内底栖动物群落的演替,还为溪流鱼类提供重要的食物源,也构成部分河流颗粒有机质通量。因此,漂流行为可能在河流群落结构的动态演替、物质传输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申请拟通过对大型底栖动物漂流行为与河流颗粒有机质的长序列连续监测,探讨底栖动物的漂流规律,及其与区域底栖动物纵向格局的关系。结合原位调控和人工控制实验,综合运用水文模拟、数理统计和生态模型等方法,针对性研究河道内栖息地微生境特征、溪流水文节律、水动力条件等如何影响底栖动物的漂流行为。通过定量研究溪流颗粒有机质与漂流性底栖动物生物量的关系,重点阐明底栖动物漂流行为对溪流生源物质输移的影响。本项目将重点阐明中性理论与河流生态系统纵向格局的内在联系,并为河流水文-生态过程中颗粒有机质通量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大型底栖动物的漂流机制是决定和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的重要因素。本项目选择神农架原始自然河流,以漂流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为对象开展溪流底栖动物漂流规律及其对颗粒有机质通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河流源头不同季节之间漂流优势物种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同季节群落总体相似性较高,漂流底栖动物的时空差异性在河流源头较小。2)光照强度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日漂流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水动力条件是决定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差异的重要因素。3)降雨形成高流量过程中,漂流型底栖动物表现出明显的主动躲避行为特征,降雨集中期大型底栖动物漂流密度明显小于降雨前和降雨后。4)从长序列监测数据来看,大型底栖动物的漂流是一种持续不断行为特征,不同物种之间对漂流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这不符合中性理论的预测,这对于重新认识河流水文/水动力过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纵向格局的形成及其稳定具有重要意义。5)漂流底栖动物占定植底栖动物的比例通常介于5%-20%之间,但最高可超过40%,因此漂流底栖动物是河流生物有机质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维持河流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稳定的重要因素。从河流总的有机质占比来看,底栖动物生物量占总的颗粒态有机质的比例平均约为0.2%,占漂流态细颗粒有机质的比例平均约为2%,这表明漂流型大型底栖动物也是河流有机质的重要构成部分。本研究结论深化了传统底栖动物漂流理论,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的漂流更多表现为一种典型的主动行为,被动发生的概率是较低的,灾变漂流比预期发生的概率要小很多,且可能仅存在于较大规模的降雨及其洪水过程中,或者人为活动对栖息地的影响,以及突发性的水污染过程中。研究结论进一步明确了河流连续性和河流水生生物群落稳定性之间的耦合关系,这对于认识底栖动物的漂流行为对河流生态系统纵向格局稳定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整合中性理论和河流连续统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实测数据基础,推动了河流生态学与河流水文学、水动力学的融合发展。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Spatial and loc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utperform geo-climatic gradients in structuring taxonomically- and traits-based β‐diversity of benthic algae.
在构建基于分类和性状的底栖藻类β多样性方面,空间和当地环境因素优于地理气候梯度。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Naicheng Wu;Shuchan Zhou;Min ZHANG;Wenqi Peng;Kun Guo;Xiaodong QU;Fengzhi He
  • 通讯作者:
    Fengzhi He
Seasonal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and Concomitant Change of Nutrients Shift Microeukaryotic Communities in a Shallow Lake
季节性水位波动和随之而来的营养物质变化改变了浅湖中的微真核生物群落
  • DOI:
    10.3390/w12092317
  • 发表时间:
    2020-08
  • 期刊:
    water
  • 影响因子:
    3.4
  • 作者:
    Yang Liu;Ze Ren;xiaodong QU;Min Zhang;Yang Yu;Wenqi Peng
  • 通讯作者:
    Wenqi Peng
Networks and ordination analyses reveal the stream community structures of fish, macroinvertebrate and benthic algae, and their responses to nutrient enrichment
网络和排序分析揭示了鱼类、大型无脊椎动物和底栖藻类的河流群落结构及其对营养富集的响应
  • DOI:
    10.1016/j.ecolind.2019.01.030
  • 发表时间:
    2019-06
  • 期刊:
    Ecological inditor
  • 影响因子:
    --
  • 作者:
    xiaodong QU;Wenqi Peng;Yang Liu;Min Zhang;Ze Ren;Naicheng WU;Xiaobo Liu
  • 通讯作者:
    Xiaobo Liu
城市河流沉水植物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关系
  • DOI:
    10.13227/j.hjkx.201708082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渠晓东;余杨;张敏;段龙飞;彭文启
  • 通讯作者:
    彭文启
香溪河大型底栖动物24 h漂流规律研究
  • DO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8.07.13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环境科学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杜颖;张宇航;朱翔;张敏;杨国范;渠晓东
  • 通讯作者:
    渠晓东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底栖动物群落相似性的黑水河替代生境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吕雅宁;解莹;王少明;渠晓东;张敏
  • 通讯作者:
    张敏
河流生态系统管理研究―以香溪河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3(6): 594-598。2004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唐涛;渠晓东;蔡庆华*;刘建康
  • 通讯作者:
    刘建康
南水北调东线湖群水体营养状态评价及其限制因子研究
  • DOI:
    10.11870/cjlyzyyhj201912019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天顺;刘梅;申恒伦;蒋万祥;王丽虹;渠晓东;潘保柱
  • 通讯作者:
    潘保柱
三峡水库库首初期蓄水前后理化因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水生生物学报,30(1): 12-19。2006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曹明;蔡庆华*;刘瑞秋;渠晓东
  • 通讯作者:
    渠晓东
滦河流域土地利用对大型底栖动物生物指数的路径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凯;张海萍;渠晓东;黄晓荣;张敏;刘晓波
  • 通讯作者:
    刘晓波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渠晓东的其他基金

洪水过程对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8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以再生水补给的城市沟渠水生态系统构建与水质修复机制
  • 批准号:
    51208483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