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杆状病毒口服感染分子机制的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31130058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资助金额:
290.0 万元
负责人:
胡志红
学科分类:
C0107.病毒学
结题年份:
2016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邓菲、尹飞飞、黄华超、侯典海、刘希佳、张艳芳、廖丽敏、周虹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杆状病毒是昆虫特异性病毒,在生物防治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包涵体来源病毒粒子(ODV)介导的口服感染,作为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的第一步,对病毒的成功感染和宿主专一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然而其分子机理尚不清楚。已发现杆状病毒编码6种口服感染必需因子PIFs, 它们的同源蛋白也存在于其它无脊椎动物病毒,预示口服感染是一个有悠久进化史的重要入侵机制。我们前期分析了棉铃虫病毒(HearNPV)ODV的结构蛋白质组成,鉴定了HearNPV口服感染因子,发现PIFs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并初步获得了与PIFs相互作用的棉铃虫宿主蛋白。本课题拟在上述基础上,以HearNPV为对象,从PIFs的结构与功能、PIF复合物的结构及其剪切激活机制、口服感染相关的宿主蛋白等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预期将揭示病毒结合蛋白、膜融合蛋白,参与口服感染的宿主因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揭示杆状病毒口服感染的分子机理。
英文摘要
口服感染因子(PIFs)在多个科的无脊椎动物大DNA病毒中保守存在,介导了一种尚未揭示的重要病毒入侵机制。本项目以杆状病毒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杆状病毒PIFs的结构与功能、PIF复合物的组成及激活过程,以及参与口服感染的宿主蛋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创性成果:1)在PIFs的结构与功能方面,通过系统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及蛋白定位研究,发现具有口服感染功能的病毒粒子ODV含有11种特异性的囊膜蛋白,其中7个为已知的PIFs, 4个为潜在的口服感染相关因子;进而深入解析了7种ODV囊膜蛋白和PIFs的结构与功能;发现PIF蛋白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为杆状病毒较窄的宿主范围提供了一种合理解释。2)在PIF复合体的组成及碱性激活机制方面,首次鉴定出完整的PIF复合物(~500 kDa)由9个PIF蛋白所组成;揭示了PIF复合物的重要功能在于维持PIFs在中肠碱性环境下的结构稳定;发现两种PIF蛋白(PIF0和VP91)在ODV入侵过程中发生剪切激活。3)在与口服感染相关的宿主因子方面,系统筛选了6个候选宿主因子与PIF的相互作用,发现中肠氨肽酶APN1和APN3与PIFs存在相互作用;进一步通过CRISPR/Cas9技术基因敲除和病毒感染实验,揭示了APN1不是杆状病毒主要的中肠细胞受体。上述研成果全面揭示了PIFs介导的杆状病毒口服感染机制,对于推动无脊椎动物DNA病毒的入侵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项目执行期间,项目负责人胡志红研究员当选国际无脊椎动物病理学会副主席(2016-2018)、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014),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资助;项目成员获得多项人才计划奖励,形成了一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截止目前,共发表项目标注SCI论文15篇。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10.1099/vir.0.068122-0
发表时间:2014-12
期刊:The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影响因子:--
作者:F. Yin;Manli Wang;Ying Tan;F. Dèng;J. Vlak;Zhìhóng Hú;Huálín Wáng
通讯作者:F. Yin;Manli Wang;Ying Tan;F. Dèng;J. Vlak;Zhìhóng Hú;Huálín Wáng
DOI:--
发表时间:2016
期刊:VIROLOGICA SINICA
影响因子:5.5
作者:Wang M;Deng F;Wang H;Hu Z;
通讯作者:
Genomic sequencing and analysis of Sucra jujuba nucleopolyhedrovirus.
枣核多角体病毒的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DOI:10.1371/journal.pone.0110023
发表时间:2014
期刊:PloS one
影响因子:3.7
作者:Liu X;Yin F;Zhu Z;Hou D;Wang J;Zhang L;Wang M;Wang H;Hu Z;Deng F
通讯作者:Deng F
Betabaculovirus F proteins showed different efficiencies when rescuing the infectivity of gp64-null 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opolyhedrovirus.
β杆状病毒F蛋白在拯救gp64缺失的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感染性时表现出不同的效率。
DOI:10.1016/j.virol.2012.10.017
发表时间:2013-02
期刊:Virology
影响因子:3.7
作者:Deng F;Vlak, Just M;Hu Z;Wang H
通讯作者:Wang H
The ha72 Core Gene of Baculovirus Is Essential for Budded Virus Production and Occlusion-Derived Virus Embedding, and Amino Acid K22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Function
杆状病毒ha72核心基因对于芽生病毒产生和包埋衍生病毒包埋至关重要,氨基酸K22在其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DOI:10.1128/jvi.02281-13
发表时间:2014-01-01
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
影响因子:5.4
作者:Huang, Huachao;Wang, Manli;Hu, Zhihong
通讯作者:Hu, Zhihong
CCHFV的致病机理及抗病毒药物研究
棉铃虫病毒P26及其同源蛋白抑制黑化反应通路的研究
最小杆状病毒的人工合成
P33介导的杆状病毒二硫键形成通路中底物蛋白的研究
棉铃虫病毒结构蛋白组成和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调控BV/ODV形成的分子机制的研究
中肠作用型重组中国棉铃虫病毒杀虫剂的构建研究
构建缺失egt基因的重组中国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油桐尺蠖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的egt基因的研究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