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填充多孔介质的平板微燃烧器的稳燃特性及耦合传热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306129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604.燃烧学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Micro-combustors are one of 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power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Both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usults indicate that preheating the unburned mixture through heat recirculation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extend flammability limits and to enhance the anti-quenching capability of the micro-combustion processes. This study proposes a novel configuration, that is, a planar micro-combustor partially filled with porous media. The upstream unburned mixture is preheated by thermal radiation emitted from the porous media (the high-temeprature zone), thus enhancing heat recirculation. Earlier experimental results by the applicant indicate that the position of the porous media inside the planar micro-combustor is able to control both the preheating length and the flame position. The proposed study is intend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itcs of flame stabilization and coupled heat transfer occuring in the above-mentioned combustor configuration. By using both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methods, the stability limits and the wal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space filling factor and filling position) are to be measured for two mixtures (hydrogen-air and methane-air). In addi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thermal radiation to the heat recirulc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to be quantified, and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stable flames can be retained inside the porous media be identified. The combustor configuration proposed in this study is applicable to various micro energy-conversion devices, and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is of som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icro-combustors' performance.
微燃烧器是微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利用回热方式预热反应物是拓展微尺度燃烧的可燃极限、增强抗"热灭火"性能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微燃烧器结构:在平板微燃烧器中部分填充多孔介质,通过(高温反应区)多孔介质的辐射预热上游的反应物,从而达到增强回热的目的。申请人前期的实验结果表明:部分填充的多孔介质在微燃烧器中的位置可以同时控制预热段的长度和高温反应区(火焰)的位置。本研究拟针对此种型式微燃烧器的稳燃特性和耦合传热机理进行分析,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测量两种混合物(氢气-空气和甲烷-空气)在不同条件下(多孔介质的填充度、填充位置等)的稳燃范围和燃烧器壁面温度分布特性,定量分析多孔介质高温辐射对回热的贡献度及其影响因素,并得到稳定火焰驻留在多孔介质内的临界条件。本研究提出的微燃烧器型式适可以用于不同的微动力能量转换装置,对提高微燃烧器的性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结项摘要

以微小尺度燃烧器作为热源的微动力系统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替代传统电池的技术途径。然而,微尺度燃烧器面临着燃烧效率低、稳燃范围窄、火焰稳定性差等问题。本项目提出了部分填充多孔介质的平板微燃烧器的构型,旨在通过多孔介质强化热量从反应区向未燃烧预混气的回流,从而提高燃烧效率、改善火焰稳定性并拓展稳燃范围。本项目采用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氢气/空气预混气在H=1-2 mm的平板微燃烧器中的稳燃临界条件和回热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中采用折叠的不锈钢丝网作为多孔介质,测量了不同条件下平板微燃烧器的四个稳燃临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微燃烧器出口的回火(Ф2)和吹熄(Ф1)极限条件仍然符合Elbe和Lewis的经典边界层理论;稳定的火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Ф4<Ф<Ф3)驻定在多孔介质内部,这一结果与大尺度多孔介质燃烧的情况,即一个流速对应唯一的当量比能够形成驻定燃烧波,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微小尺度多孔介质燃烧的一个显著特征。数值模拟针对完全填充的平板微燃烧器,考虑了多孔介质骨架与预混气之间的热不平衡,重点研究了不同参数对火焰基本特性(火焰位置和火焰速度)的影响,分析并量化了两种回热方式,即多孔介质固体骨架与预混气之间的对流换热以及通过微燃烧器壁面的热传导形成的热回流,在回热过程中的相对大小及其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火焰位置与预混气流速呈现出强烈的非线性关系,而火焰速度随预混气流速的增加呈现出线性增加的趋势;对比两种回热方式,多孔介质骨架与预混气之间的热回热随流速的增加呈整体下降的趋势,而通过壁面的热回流随流速的增加而上升,对于毫米尺度量级的燃烧器,通过多孔介质固体骨架的热回流是主要因素,而壁面热回流是次要因素。本项目的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微小尺度多孔介质燃烧的一些火焰基本特性,阐明了其中的回热机理以及两种回热方式的相对贡献度;实验发现了多孔介质平板微燃烧器中驻定火焰波存在于一个范围内,以此为依据界定了与大尺度多孔介质燃烧的区别,实验测量的稳燃临界条件的数据对于设计此种类型的微燃烧器提供了依据。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已发表SCI二区的学术论文5篇,分别为《Combustion and Flame》(1篇)、《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1篇)、《AIChE Journal》(1篇)、《Fuel》(2篇),已毕业硕士研究生3人。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Numerical study on heat recirculation in a porous micro-combustor
多孔微燃烧室热再循环的数值研究
  • DOI:
    10.1016/j.combustflame.2016.06.007
  • 发表时间:
    2016-09-01
  • 期刊:
    COMBUSTION AND FLAME
  • 影响因子:
    4.4
  • 作者:
    Li, Jun;Li, Qingqing;Guo, Zhaoli
  • 通讯作者:
    Guo, Zhaoli
Fundamental flame characteristics of premixed H2–air combustion in a planar porous micro-combustor
平面多孔微燃烧器中预混氢气与空气燃烧的基本火焰特性
  • DOI:
    10.1016/j.cej.2015.08.056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影响因子:
    15.1
  • 作者:
    Q. Li;Y. Wang;Z. Guo;X. Liu
  • 通讯作者:
    X. Liu
多孔介质微燃烧器的稳燃范围的数值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燃烧科学与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金星;李君;李擎擎
  • 通讯作者:
    李擎擎
Experimental study on standing wave regimes of premixed H2-air combustion in planar micro-combustors partially filled with porous medium
部分填充多孔介质平面微燃烧室预混H2空气燃烧驻波态实验研究
  • DOI:
    10.1016/j.fuel.2015.11.033
  • 发表时间:
    2016-03-01
  • 期刊:
    FUEL
  • 影响因子:
    7.4
  • 作者:
    Li, Jun;Wang, Yuantao;Liu, Xueling
  • 通讯作者:
    Liu, Xueli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一种多约束QoS多播路由快速优化算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旅;胡劲松;彭宏;李君
  • 通讯作者:
    李君
红花籽水解蛋白的精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食品与发酵工业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丽;王佳;李君;朱丹实;王胜男;王勃;何余堂;马涛;刘贺
  • 通讯作者:
    刘贺
活性氧对尘肺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的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职业医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应军;张喜英;姚三巧;白玉萍;李君;沈福海;黄京慧;马国宣;张志浩
  • 通讯作者:
    张志浩
MgSO_4对神经元NMDA兴奋毒性损伤的剂量依赖保护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巍;郁毅刚;罗飞;胡连水;林俊明;王文浩;李君;蔡颖谦
  • 通讯作者:
    蔡颖谦
Cu2+对有机废物联合发酵产乳酸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环境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婷;李君;张文娟;李响;刘亚男
  • 通讯作者:
    刘亚男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君的其他基金

地下煤火引起的地表气穴“呼吸循环”现象的机理研究
  • 批准号:
    52276130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微小尺度空间预混过滤燃烧过程中驻定火焰的基本特征和稳定性研究
  • 批准号:
    51776136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