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共域山鹪莺对杜鹃巢寄生的反寄生策略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660617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3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403.动物生理与行为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Avian brood parasitism as a specific breeding strategy, the parasite generally transfers the rearing obligation to their hosts which would suffer enormous costs from egg incubation and nestling rearing. These hosts will evolve an adaptation to increase their fitness, according to egg discrimination and rejection of the foreign parasitic egg to defense against brood parasitism. Hence, the reciprocal interaction is a good model system for coevolution research. The proposed study will compare anti-parasitism strategies to cuckoo parasitism in two sympatric prinia hosts, the yellow bellied prinia Prinia flaviventris and plain prinia P. inornata, under the single-cuckoo parasitism system in Taiwan Island with that of the multiple-cuckoo parasitism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 Such anti-parasitism adaptations include nest defense, egg recognition ability, egg cognitive mechanism and recognition cues, variation of clutch size and life history traits. These investigations w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our knowledge of adaptation and counter-adaptation in the arms race between parasites and their hosts under different selection pressure.
鸟类巢寄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寄生者通过让其它个体为其抚养后代而致使寄主蒙受巨大代价,许多寄主为此进化出识别并拒绝寄生卵或雏鸟等反寄生对策来提高适合度,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是研究协同进化的一个模式系统。本研究通过对黄腹山鹪莺(Prinia flaviventris)和纯色山鹪莺(P. inornata)在中国大陆的多杜鹃寄生系统和台湾的中杜鹃(Cuculus optatus)单一寄生系统的比较,从对寄生杜鹃的巢防御、卵识别能力、识别线索和识别机制、窝卵数变异及其繁殖生活史特征等方面揭示两种山鹪莺的反寄生策略及其进化适应性,以丰富和深化人们对于鸟类巢寄生中寄生者与寄主之间在不同寄生选择压力下的协同进化的理解。

结项摘要

巢寄生者与宿主的协同进化过程中,识别并拒绝外来寄生卵是宿主防御巢寄生最为有效的行为适应。本研究对黄腹山鹪莺(Prinia flaviventris)和纯色山鹪莺(P. inornata)两种同域鸟类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两个不同杜鹃寄生压力环境下对外来卵的识别能力和拒绝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宿主在寄生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卵识别能力较强,对外来卵的拒绝率较高,退出寄生系统后,对外来卵的拒绝能力会急剧下降。两种山鹪莺在寄生系统中进化出比非寄生系统较低的卵窝内变异和较高的卵窝间变异,且纯色山鹪莺在寄生压力较大的大陆进化出多态型卵,而寄生压力较小的台湾种群只产单一型卵。我们通过对黄腹鹪莺卵的钝端和尖端采取涂斑点的方式,用以检测和比较寄生和非寄生两个种群对钝端识别信号的反应。结果显示,寄生状态下的种群对钝端的拒绝率极显著高于尖端,而在非寄生种群中两者则没有差异,无论钝端或尖端均全部接受实验卵,这可能与没有寄生压力后卵识别能力的下降有关。我们比较了黄腹山鹪莺纯色山鹪莺两种宿主鸟类对寄生杜鹃的防御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多杜鹃和单杜鹃寄生系统中,两种山鹪莺能区别对待不同的寄生杜鹃。单一系统能准确识别并攻击,而多杜鹃系统则主要通过卵识别等方式来拒绝杜鹃的寄生。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Common cuckoo females remove more conspicuous eggs during parasitism.
普通杜鹃雌性在寄生期间会取出更显眼的卵
  • DOI:
    10.1098/rsos.201264
  • 发表时间:
    2021-01
  • 期刊: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Wang L;Zhang Y;Liang W;Møller AP
  • 通讯作者:
    Møller AP
Cuckoos use host egg number to choose host nests for parasitism
杜鹃利用寄主卵数来选择寄生寄主巢穴
  • DOI:
    10.1098/rspb.2020.0343
  • 发表时间:
    2020-06-10
  • 期刊: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
  • 影响因子:
    4.7
  • 作者:
    Wang, Longwu;Yang, Canchao;Moller, Anders Pape
  • 通讯作者:
    Moller, Anders Pape
大杜鹃对北红尾鸲的放牧行为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动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钟国;万桂霞;王龙舞;梁伟
  • 通讯作者:
    梁伟
Egg laying behavior of the common cuckoo (Cuculus canorus): Data based on field video-recordings
杜鹃(Cuculus canorus)的产卵行为:基于现场视频记录的数据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Zoological Research
  • 影响因子:
    4.9
  • 作者:
    Longwu Wang;Guo Zhong;Gangbin He;Yuhan Zhang;Wei Liang
  • 通讯作者:
    Wei Liang
Warblers perform less nest defense behavior and alarm calls to human intruders: A result of habituation
莺对巢穴的防御行为和对人类入侵者的警报呼叫减少:习惯的结果
  • DOI:
    10.1016/j.gecco.2020.e01187
  • 发表时间:
    2020-09-01
  • 期刊:
    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 影响因子:
    4
  • 作者:
    Shen,Chao;Yu,Jiangping;Liang,Wei
  • 通讯作者:
    Liang,We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Increase of clutch size triggers clutch destruction behaviour in common moorhens (Gallinula chloropus) during the incubation period
在潜伏期,窝数的增加会触发普通黑鸡(Gallinula chromopus)的窝破坏行为
  • DOI:
    10.1163/1568539x-00003046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Behaviour
  • 影响因子:
    1.3
  • 作者:
    王龙舞;杨灿朝
  • 通讯作者:
    杨灿朝
长尾缝叶莺和栗头缝叶莺的巢址选择比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生态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秋丽;王龙舞;杨灿朝;梁伟
  • 通讯作者:
    梁伟
家燕和金腰燕的卵胚胎心率比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动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龙舞;马建华;杨灿朝;梁伟
  • 通讯作者:
    梁伟
广西弄岗家燕种群的卵胚胎心率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四川动物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敏;王龙舞;杨灿朝;梁伟
  • 通讯作者:
    梁伟
八声杜鹃在两种缝叶莺巢中寄生繁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动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秋丽;王龙舞;杨灿朝;梁伟
  • 通讯作者:
    梁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王龙舞的其他基金

大杜鹃对灰林鵖晚寄生行为机制的研究
  • 批准号:
    32260253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3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大杜鹃对灰林鵖晚寄生行为机制的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33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寄生对地面巢捕食风险的影响
  • 批准号:
    31960105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39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