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湖滨带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植物群落构建机制与演变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869032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41.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10.环境工程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Lakeside is the functional transition zone that connecting the lake aquatic ecosystem and the land ecosystem. Because of the gradually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f plant community assembly mechanisms and its evolution during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cess in the lakeside would have important scientifical values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region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habitat management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decision.Trait- and phylogenetic-based tests of community assembly provide a powerful way to detect community assembly processes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spots in the field of restoratio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This program select the plateau lake Dianchi and its lakesid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our preliminary research about the species compositions, diversity and flora characteristics in Dianchi lakesides, the program will study the plant community assembly mechanism and its evolution during the regional eclogical restorion process. Specially, the pla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ill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field survey. The species’ functional traits and phylogentic distance will also be integrated studied based on both field examinations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Based on these studies, we will elucidate the plant community assembly mechanisms and its evolutional rules during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cess in Dianchi lakeside.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the external disturbance and anthropogenic management in the Dianchi lakeside on plant community assembly will also be deter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lant community assembly and ecological recovery in this region will also be discussed. This project will not only provide scientifical basis for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Dianchi lakeside, but also provid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ecological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of other degraded lakeside ecosystem.
湖滨带是连接湖泊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过渡区,研究湖滨带生态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构建与演变的内在机制,对于区域生态恢复、生境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指导意义。基于系统发育和植物功能性状的方法探究植物群落构建机制已经成为区域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焦点。本项目以高原湖泊滇池湖滨带为研究对象,在前期研究已经探明区域植物物种组成与地理分布的基础上,通过对滇池湖滨带在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素调查、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分析以及群落系统发育等试验研究,揭示滇池湖滨带群落植物功能性状与系统发育的关系,阐明滇池湖滨带在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植物群落构建机制及其演变规律,以及外界干扰与人为管理对群落构建的作用机制,解析植物群落构建与生态恢复之间的关系,项目研究不仅将为滇池湖滨带的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并对其它湖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结项摘要

湖滨带是连接湖泊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过渡区,湖滨带植物群落构建机制是维持湖滨生态系统稳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功能的关键生态学过程。以植物功能性状和系统发育探究植物群落构建机制是植物群落维持机制的重要研究手段。项目在调查滇池湖滨带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特征的基础上,选取不同干扰背景下具有自然演替过程的典型生境与样地,采用植物功能性状和系统发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滇池湖滨带植物群落构建机制。采用冗余分析、方差分解分析、MRM检验等探究影响滇池湖滨带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的主要功能性状系统发育信号不显著,性状表现趋同;群落系统发育结构指数呈现随机格局,即物群落构建以竞争排斥作用为主。群落功能性状结构也表现为随机格局,即中性过程是群落构建的驱动因子。因此,滇池湖滨带不同生境陆生植物群落的构建是竞争排斥和中性过程共同驱动的结果。滇池湖滨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不同生境植物群落的叶经济谱权衡策略不同,且土壤因子与群落水平的叶经济谱权衡策略相关,环境因素在群落构建中发挥作用。滇池湖滨带植物群落构建受到多个因素综合作用,其中确定性因素(如人为干扰导致的生境差异和物种入侵)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丰富度、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多样性起着主要作用,同时随机因素(如扩散限制)也影响着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项目研究揭示了滇池湖滨带不同干扰背景下植物群落构建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为受干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同时也为滇池及其他高原湖泊湖滨带生态恢复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sequence of submerged macrophyte Stuckenia pectinata (Potamogetonaceae) and its phylogenetic position.
沉水植物 Stuckenia pectinata(眼子菜科)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表征及其系统发育位置
  • DOI:
    10.1080/23802359.2019.1703595
  • 发表时间:
    2019-12-18
  • 期刊: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Resource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Tian JJ;Zhang X;Liu ZD;Shen SK
  • 通讯作者:
    Shen SK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sequence of wetland macrophyte Typha orientalis (Typhaceae).
湿地大型植物香蒲(香蒲科)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表征
  • DOI:
    10.1080/23802359.2019.1698348
  • 发表时间:
    2019-12-12
  • 期刊: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Resource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Liu ZD;Zhou XL;Ma HY;Tian YQ;Shen SK
  • 通讯作者:
    Shen SK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大王杜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大自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芳黎;申仕康
  • 通讯作者:
    申仕康
杜鹃属植物人工繁殖与引种栽培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广东农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申仕康;吴富勤;张新军;杨冠松;王跃华
  • 通讯作者:
    王跃华
西南特有濒危植物大王杜鹃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西北植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慧琴;刘圆缓;刘芳黎;胡春相;赵昌佑;龙波;申仕康
  • 通讯作者:
    申仕康
自毒和森林凋落物化感作用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西北植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芳黎;张越;吴富勤;杨柳;龙波;申仕康
  • 通讯作者:
    申仕康
濒危植物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的保护生物学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2011年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暨第十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申仕康;王跃华;王博轶;吴富勤;冯秀彦;王茜;胡晓立
  • 通讯作者:
    胡晓立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申仕康的其他基金

富营养化水体胁迫下西南特有植物海菜花的适应性进化机制
  • 批准号:
    42367018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34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大树杜鹃的种群重建与回归自然实验研究
  • 批准号:
    31870529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5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西南特有濒危植物大王杜鹃的居群遗传变异与种质保护策略研究
  • 批准号:
    31560224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39.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特有植物大树杜鹃的濒危机制与种群保育策略实验研究
  • 批准号:
    31360155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51.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