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间充质样前体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及旁分泌机制研究

批准号:
31101052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负责人:
吴蓉蓉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C1201.干细胞基础研究
结题年份:
2014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张召才、陆辉明、马小琼、蒋智、陈会强、徐银川、王力涵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干细胞移植疗法逐渐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以其多向分化潜能及具有免疫调节能力等优势,成为目前理想的细胞资源。MSC植入心肌梗死部位后,可能主要通过旁分泌各类因子来发挥治疗作用,其旁分泌功能会受到体内低氧环境及损伤部位炎症,细胞坏死,纤维化,心肌代谢异常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尚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和数据。虽然MSC移植后能发挥一定作用,但最终的治疗效果短暂而有限,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这可能与组织来源的MSC具有较大的异质性有关。同时考虑到MSC的取材问题,本项目将评价一类来源于人胚胎干细胞(hESC)的多能性间充质样前体细胞(hESC-MP)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并利用LC-MS/MS技术系统研究这类hESC-MP在心肌梗死模拟环境下(如低氧,与损伤心肌组织共培养)的分泌蛋白质组,结合体内移植效果,从旁分泌角度探讨hESC-MP治疗心肌梗死的潜在机制。
英文摘要
干细胞移植疗法逐渐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及人胚胎干细胞(hESCs)来源的多能性间充质样前体细胞(hESC-MPs)以其多向分化潜能及具有免疫调节能力等优势,成为理想的细胞资源。MSCs 植入心肌梗死部位后,可能主要通过旁分泌各类因子来发挥治疗作用,其旁分泌功能会受到体内低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获得系统全面的数据,我们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和外显子可变剪切芯片研究各类MSCs在心肌梗死模拟环境(缺氧)下的基因表达谱及外显子可变剪切变化,发现缺氧相关的上调基因分别与细胞分化,细胞存活与凋亡,细胞增殖,胞外基质相关迁移粘附和细胞骨架,血管新生及葡萄糖转运等功能相关,其中瘦素在缺氧处理改善MSC迁移,促血管新生,抗凋亡以及保护心肌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E2F1/lncRNA-RP11-262A16.1/NR2F2环路在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发挥治疗性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批准号:81770484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55.0万元
- 批准年份:2017
- 负责人:吴蓉蓉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