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熟-低熟油中金刚烷烃类化合物的成因及其潜在意义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272169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07.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In the present literatures for diamondoid hydrocarbons study in petroleum geochemistry field at home and abroad, much more attention have been paid to determining the thermal 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 in high or over-mature source rocks and the extent of oil cracking in the reserviors. Generally speaking, based on the known results in literatures,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the relative composi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of diamondoid hydrocarbons and the highly thermal maturation in the source rocks and crude oils. Therfore, they have usually been used as the indicators for highly thermal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However, it has been found that diamondoid hydrocarbons are very common in the immature to lower source rocks and the crude oils with immaturity and lower maturity in Subei Basin and Qaidam Basin, and could be identified easily even by full scan of GS-MS analysis. In addition, their relative compositions such as methyl adamantane index(MAI) and methyl diamantane index(MDI) in those geological samples are obviously higher compared to their thermal maturity and could not be explained by the present known viewpoints. This phenomenon may imply that the generation of diamondoid hydrocarbons in geological samples occurred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thermal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source rocks, and it could not be true that their relative compositions and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could be controlled completely by thermal maturation. Therfore, it is theorectically necessary and practically significant that the distribution, the relative compositions and the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of diamondoid hydrocarbons would be studied in the source rocks and the crude oils with lower thermal evolution in this program. At the same time, this research is very useful to the recognization of the geological-geochemical conditions for the generation of diamondoid hydrocarbons and the boundary condition for their geochemical application.
现阶段国内外对金刚烷类化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确定高、过成熟烃源岩中有机质的成熟度和原油在高演化阶段遭受热裂解程度的判识上,一般认为这类化合物的分布与组成特征及浓度变化均与高演化作用密切相关,因而把它作为高、过成熟作用的标志。但是,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在有机质成熟度偏低的烃源岩和未、低成熟油中用全扫描就能容易地检测出金刚烷类化合物,而且其相对组成如甲基金刚烷指数(MAI)和甲基双金刚烷指数(MDI)却明显偏高。依据现有的观点这显然与其所处的演化阶段或所经历的热成熟作用是不相符的,这一现象揭示出地质样品中的金刚烷类化合物形成于有机质热演化的早期阶段,而且其相对组成特征也不一定完全受控于热成熟作用。因此,开展低演化烃源岩和未、低成熟油中金刚烷类化合物的分布、组成与浓度变化的研究对揭示这类特殊化合物的分布规律、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和认识其地球化学应用的边界条件不但具有理论意义,同时具有实用价值。

结项摘要

淡水湖沼环境和咸水-半咸水环境烃源岩中金刚烷类烃的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在Ro值大于0.80%和1.0%的成熟和高成熟烃源岩中才检测到完整的C0-4烷基单金刚烷系列和C0-3烷基双金刚烷系列,且单金刚烷系列先于双金刚烷系列形成,两者在高演化阶段并存。未成熟烃源岩中则不存在此类化合物,低成熟烃源岩常可检测到三甲基或四甲基单金刚烷,但C0-2取代物因杂峰干扰严重而难以辨认。这一现象表明地质样品中金刚烷类烃是热演化作用的产物,而且它们可能是从多甲基取代的化合物开始形成,其形成过程基本不受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和烃源岩岩性的影响,因而它们可以作为衡量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可靠标志。.在一些未成熟和低成熟烃源岩(Ro值=0.45%-0.70%间)中,也可检测到浓度较低的完整C0-4烷基单金刚烷系列,尤其是在断裂特别发育的苏北盆地,且其甲基单金刚烷指数MAI与成熟烃源岩中相近,这与其成熟度是不相称的。这与成熟烃源岩所生油气在向上运移过程中浸染了上覆低演化烃源岩有关,研究时需加以甄别。.柴达木盆地和库车坳陷淡水湖沼相烃源岩所产原油均已成熟,但有差异。在成熟原油中仅检测到烷基单金刚烷系列,如冷湖3和4号构造上的原油,而在高成熟油和凝析油中不但检测到烷基单金刚烷系列,同时还检测到烷基双金刚烷系列,且它们的浓度正相关于其成熟度,相关参数是指示原油成熟度的可靠指标。.苏北盆地所产原油有低熟油和成熟油之分,且均能检测到完整的C0-4烷基单金刚烷系列,但都缺乏双金刚烷系列,表明它们的演化程度均没有达到高成熟阶段。对比发现,单金刚烷系列的分布与组成和浓度变化与原油成熟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且低熟油和成熟油中MAI值相近,据此判断这些低熟油中的单金刚烷系列应该与成熟油气的贡献有关,它们应该属于低熟油和成熟油的混源油。甾萜烷生物标志物的分布与组成可以区分原油的成因类型,但不同成因类型原油中金刚烷类化合物的分布面貌几乎完全一致,这一现象表明它们是一类不受沉积环境性质和有机质来源影响的特殊化合物。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Novel C-26 tetracyclic degraded bicadinanes in oil sands from the Haitoubei-Maichen Sag of the Beibuwan Basin, South China Sea
南海北部湾盆地海头北-麦陈凹陷油砂中新型C-26四环降解双卡迪烷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ORGANIC GEOCHEMISTRY
  • 影响因子:
    3
  • 作者:
    Zhu, Cuishan;Liu, Yurui;Wang, Wenjun;Liu, Hongyu
  • 通讯作者:
    Liu, Hongyu
Novel C15 sesquiterpanes and their origin in different crude oils from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新型C15倍半萜烷及其在珠江口盆地不同原油中的来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
  • 影响因子:
    --
  • 作者:
    Bao Jianping
  • 通讯作者:
    Bao Jianping
珠江口盆地原油中C15新倍半萜烷及其母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包建平
  • 通讯作者:
    包建平
黔北坳陷过成熟烃源岩和固体沥青中正构烷烃系列的双峰态分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沉积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翠山;黄羚;马立桥;王鹏万
  • 通讯作者:
    王鹏万
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朱家墩气藏凝析油中的金刚烷类及其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天然气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包建平;梁星宇;朱翠山;蒋兴超
  • 通讯作者:
    蒋兴超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黔北坳陷高演化烃源岩中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
  • DOI:
    10.11781/sysydz201906838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石油实验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包建平;倪春华;朱翠山;詹兆文;蒋兴超;申旭
  • 通讯作者:
    申旭
花期摘叶和摘萼片对库尔勒香梨维管束发育影响及与萼筒脱落的关系
  •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9.011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新疆农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金敏;张倩;任丹丹;陈燕;陶书田;包建平;吴翠云;张锐
  • 通讯作者:
    张锐
乙烯利对‘库尔勒香梨'和‘新梨7号'脱萼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燕;张倩;董玉忠;陶书田;张天正;包建平
  • 通讯作者:
    包建平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海相原油中8,14-开环藿烷系列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石油勘探与开发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包建平;杨茜;朱翠山
  • 通讯作者:
    朱翠山
库尔勒香梨短果枝花序不同序位维管束与萼片脱落关系的研究
  • DOI:
    10.19386/j.cnki.jxnyxb.2019.04.05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江西农业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宏玉;陶书田;陈燕;余荣荣;陈晓艺;包建平;吴翠云;张锐
  • 通讯作者:
    张锐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包建平的其他基金

我国南方过成熟地质样品中分子地球化学的特殊性研究
  • 批准号:
    41772119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6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