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博物馆创制、博览模式及信息保存与再现技术研究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51078266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3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E0801.建筑学
- 结题年份:2013
- 批准年份:2010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1-01-01 至2013-12-31
- 项目参与者:张晓春; 杨皓; 陆涛; 刘雨婷; 周诗岩; 张晴; 郭屹民; 姜爽; 任少峰;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本研究针对中国建筑博物馆及相关建筑文化机构缺乏的现状,参考西方成熟的建筑博物馆建制、博览模式与建筑文献保存方法,提出适应中国国情的建筑博物馆及类似机构的创制和博览模式,并应对信息化和数字技术的挑战,研究建筑信息资料评估、收藏、管理、保存、展示、传播的方法与技术体系。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建筑博物馆的功能、建制和博览模式、建筑信息和文献的评估甄别、建筑信息和文献采集的数字化技术、多层次信息采集形成综合信息资源库、虚拟现实的体验式建筑再现和动态展现技术、建筑信息的共享平台建设及相关规范和检索技术等。本研究借鉴信息学、体验心理学和数码技术,并结合上海世博会中先进展示理念和技术,提供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框架。结合申请人负责的上海当代建筑文化中心的筹备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检验和调适,为建筑博物馆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有望填补该领域的空白。同时该技术体系还可兼顾国内众多规划展示馆的展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结项摘要
中国新一轮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是各类博物馆、美术馆、文化中心的建设。目前国内同时在建设的各类博物馆有三千多座。应对逐渐成熟的城市发展,文化类博览机构,尤其加快专业博物馆的创立、建设、收藏、展示、策展等活动,是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未来发展方向。.本研究针对中国建筑博物馆及相关建筑文化机构缺乏的现状,参考西方成熟的建筑博物馆建制、博览模式与建筑文献保存方法,提出适应中国国情的建筑博物馆及类似机构的创制和博览模式,并应对信息化和数字技术的挑战,研究建筑信息资料评估、收藏、管理、保存、展示、传播的方法与技术体系。.研究西方主要的建筑博物馆的建制、展览模式、多层次信息采集形成综合信息资源库、虚拟现实的体验式建筑再现和动态展现技术,以及西方主要的建筑展览和相应基金会和文化机构的实例进行切近观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博物馆学、策展学、信息学、体验心理学和数码技术,并结合威尼斯双年展、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建筑部、德国建筑博物馆、上海世博会中先进展示理念、策展方法、数字化再现技术,提供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框架。.结合申请人近年负责的上海西岸建筑和当代艺术双年展、深圳建筑与城市双年展,在实际操作中检验和调适,为建筑博物馆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通过当代中国建筑回顾性的展览全面搜集整理当代中国建筑师和作品的信息资料库,并通过和水晶石、雅昌艺术网等国内最重要的建筑、艺术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和技术的机构合作,建立网上建筑图纸、草图、模型、文字、摄影和影像资料的保存和再现系统。而课题负责人主持的深圳安托山博物馆群从策划、规划、机构设置、收藏、数字化展示和再现、以及策展计划的研究,又将本研究和实际专业博物馆的建设结合起来。该研究成果和技术体系还可兼顾国内众多规划展示馆的展示,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在学术论文发表、著作出版、展览策划、学术研讨组织、研究生培养方面均超额完成申请报告的预期成果。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7)
专著数量(5)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理性精神与同济实践 米兰三年展之从研究到设计同济建筑师展
- DOI:--
- 发表时间:2012
- 期刊:时代建筑
- 影响因子:--
- 作者:刘刊;李翔宁
- 通讯作者:李翔宁
作为抵抗的建筑学王澍和他的建筑
- DOI:--
- 发表时间:2012
- 期刊:世界建筑
- 影响因子:--
- 作者:李翔宁
- 通讯作者:李翔宁
五任策展人和MoMA的建筑展览
- DOI:--
- 发表时间:2011
- 期刊:时代建筑
- 影响因子:--
- 作者:姜爽;李翔宁
- 通讯作者:李翔宁
Key Concepts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Today
当今中国建筑的关键概念
- DOI:--
- 发表时间:2011
- 期刊:Arquitectura Viva
- 影响因子:--
- 作者:LI Xiangning
- 通讯作者:LI Xiangning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展示空间的演变与利用
- DOI:--
- 发表时间:2012
- 期刊:南方建筑
- 影响因子:--
- 作者:任少峰;李翔宁
- 通讯作者:李翔宁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瓦罗鸟舍想象复原史:建筑图像的观念性重构
- DOI:10.19819/j.cnki.issn0529-1399.202204018
- 发表时间:2022
- 期刊:建筑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王雪睿;李翔宁
- 通讯作者:李翔宁
向上海学习: 同济与一种城市建筑研究的范式
- DOI:10.13717/j.cnki.ta.2022.03.008
- 发表时间:2022
- 期刊:时代建筑
- 影响因子:--
- 作者:李翔宁
- 通讯作者:李翔宁
建筑策展:一种建筑批评的实践
- DOI:--
- 发表时间:2020
- 期刊:建筑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李翔宁;莫万莉;张子岳
- 通讯作者:张子岳
18世纪中国外销壁纸中的岭南园林:建筑文化的他者想象
- DOI:--
- 发表时间:2020
- 期刊:建筑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王雪睿;李翔宁
- 通讯作者:李翔宁
互动事件为动能的社区艺术与地方营造——以应天齐的芜湖古城改造计划为例,
- DOI:--
- 发表时间:2021
- 期刊:建筑与文化
- 影响因子:--
- 作者:兰迪;李翔宁
- 通讯作者:李翔宁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李翔宁的其他基金
基于关联域批评话语分析的当代中国建筑国际评价认知模式与传播机制研究
- 批准号:51878451
- 批准年份:2018
- 资助金额:60.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