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次生演替中土壤C:N:P化学计量变化与生物作用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470023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9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606.森林土壤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Changes of soil C:N:P stoichiometry have yet to be fully described and the relevant researches are scarce, resulting in seriously deficient knowledge in its change during forest secondary succession and the biological manipulating mechanism. Therefore, the study in current application would be conducted in western Sichuan forest region and focused on the change of soil C:N:P stoichiometry during forest secondary succession and the biological manipulating mechanism. We try to answer three scientific questions: 1) How does soil C:N:P stoichiometry change on early vegetation succession after patch clear-cut to subalpine forests? 2) How, and what differences, does soil C:N:P stoichiometry change between the developments of spruce plantation and regenerated deciduous forests after patch clear-cuts to subalpine forests? and 3) how do biological factors drive the soil C:N:P stoichiometry changes? The diachronic and chronosequence approaches would be used comprehensively to explore the first two questions and further the BACI approach would be applied to explore the third question. The final destination would be to understand the soil consequences of the several typical forestry practices (clearcut, reforestation and natural regeneration) providing as testimonies for the improvement on forestry management and forest restoration in the regions.
揭示次生演替过程中的土壤C:N:P计量学变化及其驱动机制是明确森林次生演替变化规律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的研究很不深入,仍然停留在表象认识阶段,对变化效应的认识分歧较大,对驱动机制的认识肤浅,缺乏研究。因此,本项目将选择川西林区代表性森林次生演替过程,综合应用时间序列、动态定位监测与BACI实验这三种方法,聚焦土壤C:N:P化学计量变化及其生物驱动机制,开展4个内容的研究,试图明确三方面的科学问题:森林块状皆伐及其迹地早期演替中土壤C:N:P化学计量变化与趋势、阔叶林更新与人工林演替过程中土壤C:N:P化学计量演变趋势及其差异性以及驱动土壤C:N:P化学计量变化的生物源(树种替代、地上底下凋落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综合作用过程与机理,并综合评估代表性林业实践活动(采伐、造林与自然更新)对土壤C:N:P化学计量变化的影响后果,为森林恢复与次生林持续经营管理提供土壤学证据。

结项摘要

揭示次生演替过程中的土壤 C:N:P 计量学变化及其驱动机制是明确森林次生演替变化规律的重要内容。本项目在区域尺度的亚高山森林、皆伐迹地次生演替早期、不同林龄云杉人工林系列以及不同恢复树种(针叶林vs.阔叶林)动态监测的固定样地进行研究,分析和探索了土壤C:N:P化学计量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相关驱动机制。主要发现如下结果:.(1)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森林土壤C:N:P计量比在土壤剖面上呈幂函数递减趋势,海拔和纬度对土壤剖面各土层的C:N 和N:P比起到主导控制作用,而土壤pH和容重只对表层土壤的C:N 和N:P比起作用。土壤容重和海拔分别控制着0-30 cm和30-100 cm层次的土壤C:P比变异。青藏高原东缘的亚高山森林的C:N:P计量比及其主导因素在土层深度间存在明显差异。.(2)在高海拔皆伐迹地的次生演替早期阶段,土壤C:N在灌丛岛和草地间差异性依赖其物种组成和面积大小,而灌丛岛的土壤N:P和C:P总是要高于草地。随着灌丛岛面积增加,四种灌丛的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呈现相似的增加趋势。灌丛岛面积相同时,土壤N:P和C:P在茶藨子中总是高于其他类型。灌丛种类和面积影响着次生演替早期-灌草丛阶段土壤C:N:P的演替变化趋势,该研究为当前次生演替早期灌草丛阶段的土壤C:N:P计量比变化趋势不确定提供了一个可能性解释.(3)在云杉人工林随林龄增加过程中,土壤C:N:P计量比均呈减小趋势。土壤C:N:P与林下植被生物量和丰富度分别呈现显著正负相关性,同时也和林分水平的叶-木质部间生物量分配格局密切相关。相比于灌丛对照样地,三种不同人工造林树种(落叶松、油松和连香树)均降低了土壤N:P和C:P,且人工恢复针叶林(落叶松林和松林)比阔叶林(连香树)更能增加表层土壤C:N。在人工林生长的10年间,降低了表层土壤(0-10cm)的C:N和C:P,这可能是人工林林分的凋落物储量与质量、乔木生物量/地上总生物量和植物群落指数改变所致的结果。综合起来看,本研究揭示了亚高山人工林生长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改变林下植被多样性与生物量、凋落物储量和质量等方式驱动人工林土壤C:N:P计量比的演替动态变化。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时空格局及 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冯德枫;包维楷
  • 通讯作者:
    包维楷
林下植被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坤;包维楷;杨兵;胡斌
  • 通讯作者:
    胡斌
Consistent profile pattern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soil C/N/P stoichiometric ratios in the subalpine forests
亚高山森林土壤C/N/P化学计量比的一致剖面格局和空间变化
  • DOI:
    10.1007/s11368-017-1665-9
  • 发表时间:
    2017-08-01
  • 期刊: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 影响因子:
    3.6
  • 作者:
    Feng, Defeng;Bao, Weikai;Pang, Xueyong
  • 通讯作者:
    Pang, Xueyo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九寨沟和黄龙自然保护区原始林与次生林土壤物理性质比较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江元明;庞学勇;包维楷;王成
  • 通讯作者:
    王成
低强度林窗式疏伐对云杉人工纯林地表微气候和土壤养分的短期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成;包维楷;庞学勇
  • 通讯作者:
    庞学勇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气候特征及成因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包维楷;庞学勇;吴宁
  • 通讯作者:
    吴宁
植被原生演替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许中旗;李文华;包维楷
  • 通讯作者:
    包维楷
林窗式疏伐对云杉人工林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
  • DOI:
    10.19675/j.cnki.1006-687x.2017.12011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婷惠;祁凯斌;黄俊胜;包维楷;庞学勇
  • 通讯作者:
    庞学勇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包维楷的其他基金

干旱河谷区乡土植物对石质土的生长适应机制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干旱河谷区乡土植物对石质土的生长适应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2271654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高山森林皆伐迹地的早期恢复演替过程与植被变化
  • 批准号:
    30972350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3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传统林业实践对地表苔藓物种组成与层片发育的影响
  • 批准号:
    30570333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2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