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s-1990s中国建筑转译引进理论及重构实践的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51678128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62.0 万元
负责人:
李华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E0801.建筑学
结题年份:
2020
批准年份:
2016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朱剑飞、葛明、王为、邵星宇、刘腾霄、黄恩泽、何涛波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本课题以1950-1990年代引进的以建筑学基本问题为核心、对中国建筑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三种建筑理论——表意性、本体性和技术性建筑理论——为切入点,关联性考查这些理论在源语境中的内涵与实践,在中国语境下的转译与重释,及它们在实践中的运用及反馈。基于源理论引进、转译、实践三个环节的不同问题,通过针对性地运用文本分析、跨文化比较、田野调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研究方法,系统地梳理意义表征、本体构筑和技术运用等“普适性”建筑问题与实践中的中国问题的结合中,理论转译和实践重构的历史流变;提炼其在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建造方式上的创造性;揭示其对建筑理论问题的贡献,及中国建筑理论的构建方式与特点;并在与源语境实践的横向比较和中国语境中的历史比较中,总结引进与“本地化”过程中的得失和存在问题,建立理性评价引进理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的方式,为未来建筑理论的引进的科学性提供理论基础与导向参照。
英文摘要
This research project will focus on three kinds of imported architectural theories, theories on expression of meanings, theories on essential issue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ies on technology, which are all the basic issues of architecture as a discipline and have had profound effect in Chinese architecture from 1950s to 1990s, and will study correlation of the origins of the imported theories, their translation in Chinese context and their application and influence in architectural practice of China and reflection raised from it during the period. In regard to different problems, it will use different research methods to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way in which the ‘universal’ architectural questions combined with those in reality of China, outline a historical transition of the translation and application activities, identify the creativities in design ideas, methods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reveal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questions of architectural theories, and the pattern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which architectural theory in China was formulated. And through comparing the practices in China with those in the original contexts where the theories were generated, it will examine the gains and losses in the transl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cess, evaluate the validity and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such kind of importation in the future.
本项目是对1950年代到1990年代间,国外建筑理论和建筑观念在中国引进、转译和重构实践的研究,以建筑学基本问题为核心、以现代性为基础的建筑知识构成为切入点,根据项目计划,进行并完成了四个方面的研究。一、“源”语境下的建筑理论和建筑实践研究:主要以英文文献为基础,以“词语与建筑物”的关系为线索,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欧美语境中,从现代主义到当代建筑中一些重要概念与观念的意涵、范畴构筑和历史演化,及相关的设计工具、方法与实践。二、研究方法论的提炼和拓展: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形成了更为系统的以现代性为基础的知识构成的研究方法,和与之相关的概念分析方法与形式的社会政治分析范式。三、引进建筑理论与观念的转译研究:在知识构成的分析框架下,以建筑概念的范畴构筑为主要切入点,以第一方面“源”语境中的研究为基础,对现当代中国建筑中转译的建筑概念、观念,如设计、功能、文脉、形式、特征、建筑等进行了分析,并对作为设计工具的图的使用方式与背后隐含的建筑观念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中西语境中的异同点。四、实践案例和专题研究:从城市和城市空间区域、建筑类型、建筑物、设计机构与人物等几个维度,对这一时期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在条件、观念、方法、呈现等要素及其关联和历史演变进行了研究,通过跨文化比较,对本土性的观念和特点进行理论化提炼,并对转译和重构过程中的得失进行了反思。本研究的成果有助于未来理性引进国外的建筑理论、观念和实践;为中国现当代建筑理论化和知识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路径;并为评价建筑实践的意义和问题提供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方法。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20
期刊:建筑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朱昊昊
通讯作者:朱昊昊
DOI:--
发表时间:2018
期刊:建筑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李华
通讯作者:李华
DOI:--
发表时间:2020
期刊:新建筑
影响因子:--
作者:朱昊昊
通讯作者:朱昊昊
DOI:10.13717/j.cnki.ta.2018.05.009
发表时间:2018
期刊:时代建筑
影响因子:--
作者:朱剑飞
通讯作者:朱剑飞
DOI:--
发表时间:2018
期刊:建筑师
影响因子:--
作者:王为
通讯作者:王为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