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南岭地区海陆变迁与T-J界线研究
批准号:
41172033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78.0 万元
负责人:
姜宝玉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D0202.地层学
结题年份:
2015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卢远征、刘冠邦、牛亚卓、张彦伟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南岭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海陆交互相地层中海相和非海相沉积呈互层形式产出,出露连续,化石丰富,是检验我国陆相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划分和建立陆相J/T界线划分的最有潜力地区之一。.本项目通过系统厘定海相和非海相(半咸水-淡水)化石,建立南岭地区精细的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海相和陆相生物地层层序;通过对海相和陆相沉积的地质与地理分布的连续追索,建立南岭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精确的海相与陆相地层对比框架,揭示海相和陆相沉积在时间和空间的相互转换关系,恢复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南岭地区古地理演变历史及其地质背景。采用与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的生物带和有机碳同位素含量直接对比并结合同位素测龄的方法,提出南岭地区有海相化石证据、有机碳同位素曲线和绝对年龄支撑的陆相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英文摘要
南岭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海陆交互相地层中海相和非海相地层呈互层形式产出,沉积连续,化石丰富,是检验我国陆相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划分和建立陆相J/T界线划分的最有潜力地区之一。由于化石的鉴定出现分歧,导致这套南岭地区这套煤系地层的区域对比和时代划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议。.针对这些问题,项目计划开展三方面研究: 1. 南岭地区晚三叠-早侏罗世双壳类化石的系统厘定;2. 建立高精度的南岭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岩石、生物和年代地层框架;3. 恢复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南岭地区海陆变迁的历史。预计发表研究论文3-4篇,其中SCI收录刊物论文2-3篇。.课题组按照设计的年度工作计划,分野外考察、样品分析处理和论文撰写发表三个阶段展开了设计的各项研究内容。项目执行期间共发表标注本项目资助国外SCI收录论文5篇(含1篇Nature Communications)和国内核心期刊2篇。此外,项目开始执行前还发表了标注项目负责人负责的前一面上项目“辽西四合屯地区早白垩世火山成因湖泊与生物的特异埋藏”(批准号:40672077;起至时间:2007.1月-2009.12月)的国外SCI收录论文2篇和专著1部。.本次研究在以下以下4个方面取得进展:.1.系统厘定了华南的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海相和非海相双壳类化石。.2. 建立了南岭地区4个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双壳类生物带,提出南岭地区半咸水相-陆相T-J界线位于Unionites? emeiensis顶峰带与Kija ovata-Waagenoperna mytiloides组合带之间,并通过对比约束了我国陆相T-J界线。.3. 揭示了南岭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海相和陆相沉积在时间和空间的相互转换关系,恢复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南岭地区海陆变迁的历史,探讨了海侵形成的地质背景;提出华南武夷-云开褶皱带形成于华南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弧背冲断楔/前陆盆地系统的新模式。.4. 通过翔实、可靠的数据探讨了有关热河生物群形成的一些关键问题,如火山喷发的类型和序列,沉积盆地的性质和演化,保存化石的宏观和微观沉积环境,引起生物集群死亡的机制,陆生脊椎动物的搬运和埋藏过程等。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Triassic marine biogeography constrains the palae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 of Tibet and adjacent areas
三叠纪海洋生物地理学制约西藏及邻区古地理重建
DOI:10.1016/j.palaeo.2011.04.016
发表时间:2011-06
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影响因子:--
作者:Niu, Yazhuo;Jiang, Baoyu;Huang, Hao
通讯作者:Huang, Hao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古生物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牛亚卓;姜宝玉;张彦伟
通讯作者:张彦伟
Early Cretaceous volcanism and its impact on fossil preservation in Western Liaoning, NE China
辽西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及其对化石保存的影响
DOI:10.1016/j.palaeo.2011.01.016
发表时间:2011-03-15
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影响因子:3
作者:Jiang, Baoyu;Fuersich, Franz T.;Niu, Yazhuo
通讯作者:Niu, Yazhuo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高校地质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张彦伟;姜宝玉;牛亚卓
通讯作者:牛亚卓
Seasonal to sub-seasonal pala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Lake Sihetun (Lower Cretaceous Yixian Formation, NE China)
四合屯湖(中国东北下白垩统义县组)的季节到次季节古环境变化
DOI:10.1007/s00531-012-0799-7
发表时间:2013-01-01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影响因子:2.3
作者:Hethke, Manja;Fuersich, Franz T.;Pan, Yanhong
通讯作者:Pan, Yanhong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及邻区中-晚侏罗世生物集群死亡事件研究
- 批准号:41672010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75.0万元
- 批准年份:2016
- 负责人:姜宝玉
- 依托单位:
辽西四合屯地区早白垩世火山成因湖泊与生物的特异埋藏
- 批准号:40672077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37.0万元
- 批准年份:2006
- 负责人:姜宝玉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item.name}}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