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膜过滤过程中生物污染形成的原位观测与机制解析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67626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804.分离工程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Biofouling is a critical issue in membrane separation process, which leads to an irreversible membrane fouling, whil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biofouling is unclear yet. Therefor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maturation, and dissembling of biofilm on the membrane will be benefi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ti-biofouling membrane. This proposal aims to develop plasmonic-based imaging technique to visualize the microbial attachment on membrane at single cell level and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of biofouling. After quantitatively evaluating the microbial attachment, we will elucidate the microscale mechanisms of biofouling by combined use of plasmonic-based imaging, surface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approaches. This project will enrich our theory of biofilm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antifouling membrane development.
生物污染是导致膜不可逆污染的最关键因素,而它的形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因此,深入理解生物膜在膜表面的形成、成熟与解体是指导研发有效抗生物污染膜材料的有效途径。本项目拟针对再生水回用过程中膜生物污染形成的机制问题,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显微成像技术,发展在单细胞水平上细菌在膜表面粘附过程的原位观测技术,建立评估细菌在膜表面粘附的定量方法,综合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显微成像技术、表面分析技术与数学统计方法,解析膜过滤过程中生物污染形成的微观机理。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我们有望进一步丰富废水处理过程中生物膜的调控理论,为新型抗生物污染膜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结项摘要

在微观尺度上揭示细菌-膜界面的作用过程是解析细菌在膜表面粘附的物理化学机制的重要前提。本项目发展了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显微成像的单颗粒/单细胞追踪技术,在单细胞尺度上分析了细菌界面粘附率与界面性质的关系,从热力学角度定量分析了微生物界面的粘附强度,为生物膜在膜表面的形成机制解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与方法,并且将创造性的单细胞追踪的方法拓展应用到水质毒性的监测。具体结果如下:..(1)基于发展的单颗粒/细胞追踪方法,我们在纳米尺度上分辨了细菌在界面初始粘附的分步过程,建立了步长、停留时间与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发现了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在初始粘附中起的主导作用。.(2)发展了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单细胞粘附强度测定的方法,通过在单细胞尺度上高通量光学追踪微生物在不同界面的纳米尺度振动行为,定量分析了微生物与界面的作用势能,实现了粘附强度的快速测定。该方法不仅可用于解析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也可以快速抗生物污染膜材料,对于研发新型抗污染膜具有重要的意义。.(3)通过追踪单个细菌界面粘附后在垂直方向上的振动行为,分析了生物膜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微生物-界面相互作用过程模型。利用细菌纳米振动幅度由其活性决定的特点,我们建立了单细菌纳米尺度振动成像的水质毒性监测方法。通过成像分析实际水样对细菌振动幅度的抑制作用强弱,进而评价废水水样的毒性强弱,研发的新方法不仅可以定量评估化学品毒性,并可用于实际废水预警与在线监测。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
Plasmonic-Base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Imaging of Electrical Activities in Single Cells.
基于等离子体的单细胞电活动电化学阻抗成像
  • DOI:
    10.1002/anie.201703033
  • 发表时间:
    2017-07-17
  • 期刊: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 in English)
  • 影响因子:
    --
  • 作者:
    Liu XW;Yang Y;Wang W;Wang S;Gao M;Wu J;Tao N
  • 通讯作者:
    Tao N
Identification of Nanoparticles via Plasmonic Scattering Interferometry
通过等离子体散射干涉测量法识别纳米颗粒
  • DOI:
    10.1002/anie.201813567
  • 发表时间:
    2019-03-22
  • 期刊: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 影响因子:
    16.6
  • 作者:
    Qian, Chen;Wu, Gang;Liu, Xian-Wei
  • 通讯作者:
    Liu, Xian-We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蒙汉藏大学生环境关心的跨文化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大学教育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建平;刘贤伟
  • 通讯作者:
    刘贤伟
基于局域等离子体纳米材料的水环境中重金属离子可视化监测
  • DOI:
    10.7524/j.issn.0254-6108.2019111302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环境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晓丽;赵小娜;刘贤伟
  • 通讯作者:
    刘贤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