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荷态ECR离子源引出的混合态离子束发射度测量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405238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2801.加速器物理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In order to study the beam quality of multi-species ion beams extracted from high charge state ECR ion source, a so called wien-filter with single wire device will be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beam emittance at the exit of the ion source. The wien-filter is used to separate the ions with different Q/A, and the single wire is used to detect the beam envelope. By adjusting the current of the solenoid lens, which is placed just after the ion source exit, different beam envelopes will be recorded and then beam emittance can be calculated by using matrix method. With the project study,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beam quality and to provide a strong support to the optimized commissioning of the ion source and efficient transmission of the beam both in theory and technology. Meanwhile, the project study will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existing beam line modification and new line design.
本项目旨在通过实验手段测量研究高电荷态ECR离子源引出的束流品质,拟采取的方案是:首先利用Wien-filter将不同电荷态的离子筛选出来,然后利用单丝记录在不同螺线管透镜(安装在离子源引出口)强度下的束流包络,利用矩阵方法,近似推算束流在引出口的发射度。本项目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离子源束流品质的形成机制,为离子源的最佳运行和束流的高效传输提供有力的理论技术支持,同时,为原有装置束流传输线改造与新装置的束流线优化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结项摘要

高电荷态ECR离子源是重离子加速器最主要的选择之一。离子源的束流品质决定后续束流传输与加速的效率以及传输线的设计。本项目针对高电荷态ECR离子源引出离子束流的发射度开展了实验测量与模拟分析研究。项目首先改进并研制了适当的发射度测量装置,通过测量并反推得到离子源出口离子在相空间的分布,最后将离子分布应用于束流动力学的模拟分析。项目还对离子源引出的混合态离子束空间电荷效应对束流发射度的贡献作了一定的实验研究和分析。项目研究表明:ECR离子源束流横向投影发射度具有耦合特性,造成束流耦合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束流旋转角动量不守恒,二是束流沿轴旋转;第二类耦合可以通过对束流施加适当的旋转作用而解除。另外,研究发现:ECR离子源引出的混合离子束可以获得良好的空间电荷补偿,离子源的状态是决定束流发射度最主要的因素。通过本项目,我们对高电荷态ECR离子源的束流品质有了新的、更加深入的认识。项目研究为近物所SFC注入线的调试与改进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方案,并为新的ECR离子源束流传输线的设计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0)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深低温停循环大鼠海马线粒体变化研究
  • DOI:
    10.13507/j.issn.1674-3474.2016.10.008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耀斌;李志强;范祥明;刘东海;张伟华;廖秋明;杨尧;李刚;刘扬;续玉林;张晶;张为民;乔晨晖
  • 通讯作者:
    乔晨晖
客运专线基床底层砾石土填料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铁道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坚;罗强;陈占;杨尧;张云根;CHEN Jian1,LUO Qiang1,CHEN Zhan2,YANG Yao1,ZHANG Y;2.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Design Group Co.
  • 通讯作者:
    Design Group Co.
Bisindole compound and synthetic method thereof
双吲哚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郁彭;王天娇;王义乾;史彪;邓旺;姜磊;孙华;杨尧;宋彬彬;向岑
  • 通讯作者:
    向岑
Heavy ion accelerator facility front end design and commissioning
重离子加速器设施前端设计与调试
  • DOI:
    10.1103/physrevaccelbeams.22.110101
  • 发表时间:
    2019-11
  • 期刊:
    PHYSICAL REVIEW ACCELERATORS AND BEAMS
  • 影响因子:
    1.7
  • 作者:
    杨尧;孙良亭;翟雨晗;翟耀杰;申圳;钱程;窦为平;马伟;卢亮;郭玉辉;方兴;原有进;孙烈鹏;杨建成;赵红卫
  • 通讯作者:
    赵红卫
400kV强流中子发生器的物理设计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原子能科学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卢小龙;姚泽恩;杨尧;闫思齐;何雄英;严晓军
  • 通讯作者:
    严晓军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杨尧的其他基金

用于毫安级强流回旋加速器轴向注入器的插入式RFQ关键技术研究
  • 批准号:
    12375151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外聚束重离子RFQ的出口束流纵向发射度研究
  • 批准号:
    11975287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