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螟中肠Cry1A毒素功能受体的鉴定

批准号:
31101434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2.0 万元
负责人:
武淑文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C1402.农业昆虫学
结题年份:
2014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赵景、王兴亮、杜振翠、杨妍霏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我国自主研发的转Bt抗虫水稻已于2010年取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即将进入商业化种植阶段。转Bt抗虫水稻表达的外源杀虫蛋白主要是Cry1A毒素,二化螟是其重要的靶标害虫。配基结合试验表明,二化螟中肠BBMV中存在多个Cry1A毒素结合蛋白,但导致Cry1A产生毒杀作用的功能受体仍不明确。本项目采用Pull-down技术和交联/标记转移技术,扩大结合蛋白的诱集范围,筛选捕获二体螟中肠BBMV上Cry1A毒素的功能受体。然后,利用昆虫细胞系进行异源表达,从亲合力、结合性及细胞毒性等方面对其进行验证,并通过RNA干扰技术研究受体蛋白的生理功能。本研究结果既可揭示Bt毒素对二化螟的作用方式,同时又为二化螟Bt抗性分子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为二化螟Bt抗性的田间监测及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英文摘要
在二化螟中肠上存在多种Cry1Ac毒素的结合蛋白,但导致Cry1Ac产生毒杀作用的功能受体仍不明确。确定二化螟体内Cry1Ac毒素的功能受体对于阐明Bt毒素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利用Pull-down技术在非变性条件下捕获了二化螟中肠Cry1Ac毒素的结合蛋白。利用LC-MS/MS方法对结合蛋白样品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这些蛋白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已确认的其它昆虫体内Cry1Ac毒素的功能受体,包括钙粘蛋白及氨肽酶系(APN1、APN3和APN4)。第二类是已报道的昆虫体内Cry1Ac毒素的结合蛋白,包括V-ATP酶亚基和热激蛋白。第三类是大量与代谢、细胞信号调控相关的蛋白,这些蛋白与Cry1Ac的结合性以及是否参与毒杀作用尚未见报道。本项目利用RNA干扰技术(菌液喂饲法)对结合蛋白中的氨肽酶系、钙粘蛋白是否为Cry1Ac毒素的受体进行了功能验证。在连续取食含有dscad、 dsapn1、dsapn3或dsapn4的菌液后,二化螟幼虫体内相应基因的表达量分别降低了40%、30%、41%及36%。但在Cry1Ac活化毒素处理浓度为0.8 µg/100 µl时,只有取食了dscad、dsapn4的幼虫的死亡率降低到66.5%和65.6%,明显低于对照幼虫和喂食dsgfp的幼虫,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结果表明经RNA干扰后,钙粘蛋白和APN4在二化螟体内的表达量降低,从而有效减少了与Cry1Ac活化毒素的结合量并造成二化螟幼虫对毒素的敏感性下降。由此说明钙粘蛋白和APN4可能做为功能受体参与了Cry1Ac毒素对二化螟的毒杀作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Bt毒素Cry51Aa在绿盲蝽中肠的结合蛋白分析及功能受体鉴定
- 批准号:--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58万元
- 批准年份:2020
- 负责人:武淑文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