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步辐射技术研究典型富硒黑色岩系中硒的赋存状态、转化及其环境效应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U1732132
  • 项目类别:
    联合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5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3202.上海光源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In black shales, selenium (Se) is commonly enriched, but the in situ investigation on the host phases of Se and its speciation at micro scale is poorly conducted. The distribution and associated mechanism of Se in black shales is need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In this project, synchrotron radiation based X-ray spectroscopy (μ-XRF-XRD-XAFS) will be utilized to comparatively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speciation, and associated mechanism in Se-rich black shales in different geologic ages, based on sequential chemical extraction and traditional micro-analysis methods (e.g., SEM, TEM, and EMPA). This study will reveal the variation trend of Se in black shales from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 and its constraint factors; Se speciation and its associated mechanism in pyrite and organic matter; as well as improve the knowledge on the source and enrichment process of Se, and redox state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 black shales. Moreover,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Se speciation and host phases will be carried out among black shales with different weathering degree and developed soils, which will clarify the transformation of Se speciation and Se release during the weathering process of black shales. This study will further improve our knowledge on the source, enrichment, transformation, and release of Se in black shales at molecular level, as well as provide the scientific suggestion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Se resources in black shales, and the remediation of Se contamination sites.
黑色岩系中普遍存在着硒的富集现象,但有关黑色岩系中硒赋存状态的原位微区研究较为缺乏,硒的分布特征与结合机制尚待深入研究。本项目以不同地质年代发育的富硒黑色岩系为研究对象,在传统微束与连续提取分析基础上,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光谱技术(μ-XRF-XRD-XAFS),在微观尺度系统开展不同地质年代富硒黑色岩系中硒分布、赋存相、硒形态与结合机制的对比研究,调查硒富集的空间与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制约因素;查明黑色岩系中黄铁矿与有机质中硒的赋存形态及其结合机制;深化黑色岩系中硒来源、富集过程以及古沉积环境氧化还原状态的认识。开展不同风化程度黑色岩系样品及其发育土壤中硒赋存状态的对比研究,揭示风化过程中不同赋存相中硒形态转化及释放的过程与机制,从分子水平上丰富硒来源、富集、转化与释放等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认识,为黑色岩系中硒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硒污染的预防和治理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本项目针对黑色岩系中硒的微观赋存状态及其转化等科学问题,以不同地区不同地质年代发育的富硒黑色岩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实验和同步辐射等技术对硒的分布、赋存状态及分子结合机制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还原性硒化物或元素硒是恩施二叠纪新鲜黑色岩系中硒的主要形态,而遵义和紫阳寒武样品中硒主要以硒化物与四价硒的形式共存;这说明不同年代黑色岩系中硒的形态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硒初始富集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关。对典型富硒黑色岩系及土壤的μ-XRF-XAFS研究表明:新鲜黑色岩系中的硒与铁的微区分布非常相似,主要是通过取代黄铁矿中硫以二价硒化物的形态存在;而对于风化程度较高的样品,硒主要是以四价硒的形式与铁氧化物结合,这从微观分子尺度揭示了二价硒化物随着风化程度增加会被逐渐氧化为四价硒而吸附在铁氧化物表面。普通土壤中硒的形态是以四价硒和有机硒为主,而特高硒土壤样品中硒则主要以斜方元素态硒的形式存在,人为活动可能是影响土壤中硒形态的重要因素。结合室内模拟实验、硒同位素、EXAFS分析和量子化学计算等技术,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硒与铁氧化物、粘土矿物和碳酸钙等赋存矿物的相互作用机理及硒同位素分馏机制,阐明了局域分子结构的变化是控制硒吸附与同位素分馏大小的主要因素。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从分子水平上丰富了硒来源、富集、转化与释放等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认识,也对识别土壤中硒的来源以及评估硒的环境健康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富硒资源的利用和硒中毒的风险防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因此,本项目不仅拓展了同步辐射技术的应用领域,而且为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相关研究引入了新的思路。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1)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0)
Rational Synthesis of Novel Phosphorylated Chitosan-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omposite for Highly Effective Decontamination of U(VI)
新型磷酸化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合理合成对U(VI)的高效净化
  • DOI:
    10.1021/acssuschemeng.8b06416
  • 发表时间:
    2019-03-04
  • 期刊: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 影响因子:
    8.4
  • 作者:
    Cai, Yawen;Chen, Lei;Wang, Shuao
  • 通讯作者:
    Wang, Shuao
Microscale Investigation into Selenium Distribution and Speciation in Se‐Rich Soils from Enshi, China
中国恩施富硒土壤硒分布和形态的微尺度研究
  • DOI:
    10.1007/s00128-020-03090-7
  • 发表时间:
    2021-01
  • 期刊: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 影响因子:
    2.7
  • 作者:
    Qin Hai-Bo;Zhu Jian-Ming;Tan Decan;Xu Wen-Po;Liang Dong-Xu;Takahashi Yoshio
  • 通讯作者:
    Takahashi Yoshio
Comparison of Arsenate and Molybdate Speciation in Hydrogenetic Ferromanganese Nodules
水成铁锰结核中砷酸盐和钼酸盐形态的比较
  • DOI:
    10.1021/acsearthspacechem.8b00119
  • 发表时间:
    2018-12
  • 期刊:
    ACS Earth and Space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3.4
  • 作者:
    Yang Shitong;Uesugi Soichiro;Qin Haibo;Tanaka Masato;Kurisu Minako;Miyamoto Chihiro;Kashiwabara Teruhiko;Usui Akira;Takahashi Yoshio
  • 通讯作者:
    Takahashi Yoshio
Chemical speciation of scandium and yttrium in laterit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control of their partitioning behaviors
红土中钪和钇的化学形态:控制其分配行为的新见解
  • DOI:
    10.1016/j.chemgeo.2020.119771
  • 发表时间:
    2020-10
  • 期刊:
    Chemical Geology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Qin Hai-Bo;Yang Shitong;Tanaka Masato;Sanematsu Kenzo;Arcilla Carlo;Takahashi Yoshio
  • 通讯作者:
    Takahashi Yoshio
Macroscopic, theoretical simulation and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 on the immobilization mechanisms of Ni(II) at cryptomelane/water interfaces
Ni(II)在钾矿/水界面固定化机理的宏观、理论模拟和光谱研究
  •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18.07.029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Chemosphere
  • 影响因子:
    8.8
  • 作者:
    Wu Chunfang;Chen Lei;Yang Shitong;Cai Yawen;Xu Lin;Wu Xilin;Qin Haibo;Liu Zhiyong;Chen Lanhua;Wang Shuao
  • 通讯作者:
    Wang Shua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野生二粒小麦籽粒含硒量的差异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秦海波;严俊;张翠炫;T. FAHIMA;程剑平;陈国雄
  • 通讯作者:
    陈国雄
基于相关系数迭代法的水下地形测量时间延迟探测方法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测绘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桂新;秦海波;王胜平;陈晓勇
  • 通讯作者:
    陈晓勇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市场间的互动和传染机制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红权;秦海波
  • 通讯作者:
    秦海波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的中国草原可持续治理机制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秦海波;汝醒君;李颖明
  • 通讯作者:
    李颖明
湖北恩施渔塘坝富硒碳质泥岩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初探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地球与环境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雷磊;朱建明;王风平;肖湘;秦海波;冯新斌
  • 通讯作者:
    冯新斌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秦海波的其他基金

碲氧离子在矿物界面的微观作用机制及碲同位素分馏
  • 批准号:
    42373025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4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硒与有机质结合的分子地球化学机制研究
  • 批准号:
    41303099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