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BTLA在宫颈癌逃逸T细胞监视中的免疫学效应机制研究

批准号:
81001153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负责人:
韩凌斐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1818.肿瘤免疫治疗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10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邱伟民、鲍时华、林蓉、赵鹏、孟珍妮、吕斯迹、艾贵海、张燕、马倩倩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宫颈癌患者的免疫系统对HPV抗原不应答是癌细胞逃避免疫攻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探索有效逆转免疫系统不应答的新途径是妇科肿瘤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BTLA-HVEM是新近发现的淋巴细胞抑制信号,研究表明它和T细胞无能密切相关,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BTLA分子表达增加,宫颈癌组织高表达其配体HVEM,局部免疫处于抑制状态。因此本研究拟从宫颈癌免疫逃逸和肿瘤微环境负性共刺激分子的关联角度,探索可溶性BTLA阻断BTLA-HVEM信号后对肿瘤局部浸润淋巴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本项目通过比较BTLA及配体HVEM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宫颈癌变的相关性;克隆可分泌出细胞的可溶性BTLA分子,并与选择复制性腺病毒载体共同构建成为靶向基因,利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以及人源免疫重建SCID鼠肿瘤模型,从体外体内两方面验证可溶性BTLA对宫颈癌浸润淋巴细胞功能活性的调节作用
英文摘要
通过三年来的不懈努力,基本上完成了该课题既定的目标。首先,本研究通过组织芯片检测大量的临床宫颈癌组织标本,证实了癌组织中高表达HVEM分子,并且检测到癌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也高表达BTLA及HVEM分子,从而推断癌细胞可能通过BTLA-HVEM抑制信号通路来诱导肿瘤微环境中淋巴细胞的无能,从而实现免疫逃逸。接着,我们成功构建了BTLA分子的胞外段,并将胞外段连接到腺相关病毒载体中,再将携带BTLA胞外段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转染293细胞,成功的检测到转然后的293细胞能够稳定的表达BTLA胞外段蛋白到培养上清中,因此希望通过可溶性的BTLA分子来阻断BTLA-HVEM的抑制信号。然后,我们利用稳定转染的293细胞来检测可溶性BTLA分子的体外效应,发现它在体外与淋巴细胞共培养时,能有效地进一步促进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效应。最后,我们利用成功构建的人源化SCID小鼠肿瘤模型,在体内证实了携带可溶性BTLA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能正向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应答,促进微环境中IL-2、IFN-y等Th1类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IL-10、TGF-b等免疫抑制因子的表达,最终有效地抑制了肿瘤生长。从成果输出看:在本项目资助下,我们已经成功的在国外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1篇,另一篇外文论文也已经投稿并修回,还有一篇正在积极的撰写当中。从培养计划看:在该项目执行期间,总共培养了2名研究生,一名硕士研究生即将顺利毕业,另外1名研究生也进入了博士阶段的学习,正在做下一步更深入的研究。从实际意义来看,本研究在人源化的SCID鼠模型中证实了人免疫系统中的治疗效应,使得该研究成果作为一种辅助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手段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In vitro and in vivo growth inhibition of drug-resistant ovarian carcinoma cell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cisplatin and a TRAIL-encoding retrovirus.
使用顺铂和编码 TRAIL 的逆转录病毒的组合在体外和体内抑制耐药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DOI:10.3892/ol.2012.926
发表时间:2012
期刊:Oncology letters
影响因子:2.9
作者:Fang Li;Yi Guo;Ling;Yankang Duan;Fang Fang;S. Niu;Qiujie Ba;Huaishi Zhu;Fanfei Kong;Chao Lin;X. Wen
通讯作者:X. Wen
宫颈癌通过CMTM4分子调控髓源性抑制细胞实现免疫逃逸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批准号:81972422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55.0万元
- 批准年份:2019
- 负责人:韩凌斐
- 依托单位:
补体C3a/C3aR信号和M-CSF协同调控髓源性抑制细胞促进宫颈癌免疫逃逸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批准号:81572546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57.0万元
- 批准年份:2015
- 负责人:韩凌斐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