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无缝线血管吻合技术防止吻合口狭窄的实验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81171794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58.0 万元
负责人:
许硕贵
学科分类:
H1701.创伤
结题年份:
2015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刘德鼎、潘思华、年申生、冯睿、纪广玉、章云童、夏琰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针线缝合血管,费时且对操作技术要求高,且存在中远期小血管通畅率欠佳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缝合对血管壁的穿透性损伤和缝线刺激导致内膜增生。无线吻合血管虽简便无创,由于材料所限,目前尚无理想方法。为此,课题组利用自行研制成功的医用可吸收形状记忆材料(发明专利200610023175),设计了可吸收形状记忆套管-针环无线吻合系统。本课题将建立兔血管吻合动物模型,以传统缝线吻合作对照,通过检测吻合口爆破压和吻合口断裂张力研究其可行性,术后分不同阶段对吻合口狭窄和增生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动脉造影观察其中远期通畅情况,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吻合口内膜增生和内皮化情况,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VEGF、bFGF、c-myc 等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TUNEL法和透射电镜检测其细胞凋亡情况,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同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各类血管吻合提供较为理想的无线吻合方法。
英文摘要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微小血管无缝线吻合方法。方法:我们利用自主研发的可吸收形状记忆套管建立了一种新的无缝线微小血管吻合方法,分别对兔颈静脉、大鼠腹主动脉吻合进行了动物实验,传统缝线吻合作为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进行了生物力学、影像学、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检测对该吻合方法的安全及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提示:该吻合方法与传统针线缝合相比具有以下优势:吻合操作简单,吻合所需时间少,能明显减少血管血流阻断时间,防止血流阻断时间过长而引起相应的并发症;避免了对血管壁的穿刺性损伤,吻合口术后炎症反应较轻,血管吻合口内皮无异物肉芽肿组织,能减少血管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保证血管的通畅率。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影响因子:--
作者:夏琰;周潘宇;许硕贵
通讯作者:许硕贵
DOI:10.3928/01477447-20121120-11
发表时间:2012-12-01
期刊:ORTHOPEDICS
影响因子:1.1
作者:Ye, Bin;Zhou, Panyu;Xu, Shuogui
通讯作者:Xu, Shuogui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fabrication of nano-hydroxyapatite/poly-epsilon-caprolactone scaffold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用于骨组织工程应用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ε-己内酯支架的选择性激光烧结制造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影响因子:8
作者:Xie, Yang;Liang, Chong;Li, Chao;Xu, Shuogui
通讯作者:Xu, Shuogui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子版)
影响因子:--
作者:陈俞涛;许硕贵;刘志斌;周潘宇
通讯作者:周潘宇
DOI:10.1039/c2tb00102k
发表时间:2013-01
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影响因子:--
作者:Panyu Zhou;Yan Xia;Jing Wang;Chong Liang;Long Yu;Wei Tang;S. Gu;Shuogui Xu
通讯作者:Panyu Zhou;Yan Xia;Jing Wang;Chong Liang;Long Yu;Wei Tang;S. Gu;Shuogui Xu
基于可降解锌合金的无缝线血管吻合技术防止吻合口狭窄的实验研究
可吸收形状记忆髋臼骨折固定器的基础研究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