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东南盆地渐新统海相沉积组合中陆源有机质聚集机制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41872172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6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D0208.煤地质学
- 结题年份:2022
- 批准年份:2018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9-01-01 至2022-12-31
- 项目参与者:刘海燕; 刘莹; 王平丽; 贾强; 赵洪刚; 路长勇; 孔凡飞; 董国旗; 刘泽群;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Taking the Qiongdongnan coal-bearing bas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s a research object, and a compara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modern peat accumulation area of mangrove forest along the South China Sea coast. Based on the system analysis of drilling and core data, testing data and seismic data, and the macrotectonic setting of Oligocene the death of the old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new south China sea, the forming and accumulation of the peat, and peat bog destruction and peat transport, aggregation and other processes were deeply dissected. Using the analysis idea of the "source - channel - sink system", the sensitivity and complexity of peat formation and aggregation environment were fully considered, and the dynamics analysis of peat material migration was carried out. This study intends to make a breakthrough on three important scientific issues, as follows: the source system of terrestrial organic matter in marine sediment and the control action derived from the deep processes of the basin, the damage mechanism of peat bog in the background of quasi-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migration and aggregation mechanism of terrestrial organic matter in Marine sediments. In theory,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 of terrigenous dispersed organic matter (as soft fine grained material)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were deeply analyzed, and the "source - channel - sink system" theory model of Oligocene peat and terrigenous dispersed organic matter of Qiongdongnan basin was established, and which will be applied in coal-bearing basin in china sea area to predict the gas source rocks.
本项目以南海北缘琼东南含煤盆地为研究对象,并与南海滨岸带红树林现代泥炭聚集区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钻井与岩心资料、实验测试数据以及地震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在渐新世古南海消亡和新南海形成演化深部过程的宏观构造背景下,深入剖析泥炭形成与聚集、泥炭沼泽破坏与泥炭搬运、汇聚等作用过程,运用“源-渠-汇系统”的分析思路,充分考虑泥炭形成与聚集环境的敏感性和复杂性问题,进行泥炭物质运移动力学分析;拟在海相沉积中陆源有机质物源体系构成及其受盆地深部过程的控制作用、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背景下泥炭沼泽的破坏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海相沉积中陆源有机质运移与聚集机制等3个重要科学问题上获得突破。在理论上,深入剖析陆源分散有机质(作为软质细粒物质)在海洋环境下的运移与聚集机制,建立琼东南盆地渐新世泥炭与陆源分散陆源有机质的“源-渠-汇系统”理论模型,并应用于我国海域区古近纪含煤盆地中气源岩的预测实践中。
结项摘要
本项目以南海北缘琼东南含煤盆地为重点解剖及研究对象,并与同时期陆上湖泊含煤盆地、相似类型的大型陆表海含煤盆地进行对比研究。基于对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剖面的刻画,以及对实验测试数据进行系统的和深入的分析。在渐新世古南海消亡和新南海形成与演化深部过程的宏观构造背景下,开展中国南海大型边缘海盆地的泥炭形成与聚集规律等深入剖析,研究了泥炭物质形成与聚集,泥炭沼泽破坏,泥炭搬运与汇聚等作用过程机制。运用“源—汇系统”的分析思路,充分考虑泥炭形成与聚集环境的敏感性和复杂性问题,进行泥炭物质运移动力学分析。围绕海相沉积中陆源有机质物(“源”)体系构成及其受盆地深部过程的控制作用,大陆边缘盆地背景下泥炭沼泽的破坏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海相沉积中陆源有机质运移与聚集机制等3个重要科学问题,开展了深入、细致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突破:(1)关于中国南海边缘海盆地的泥炭形成与聚集机制的理论,泥炭形成及堆积的“源—汇系统”理论与模式,巨型含煤盆地带以及煤型烃源岩的“二元结构”发育模式等,这几个新的理论及成因模式,是煤地质领域的新认识和突破,丰富了煤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发展了煤地质学学科体系,为煤地质学及相关学科做出了积极贡献。(2)基于中国南海边缘海盆地煤型物质沉积环境、形成与聚集机制的系统研究,并通过中国海区及邻域14个含煤盆地组成的巨型含煤盆地带的煤型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提出了中国海域煤型油气成因理论;根据煤系烃源岩发育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从定性和(半)定量两个方面提出了煤系烃源岩分布范围的预测方法;(3)从陆域与海域区同时代成煤物质形成与聚集对比的思路,基于煤、油页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提出了成煤陆相湖泊盆地、大型陆表海盆地与大型边缘海盆地煤型物质聚集机制的比较分析理论。这些应用理论成果直接服务于南海油气地质勘探,获得了重要的油气勘探突破。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中国海域煤型油气成因理论
- DOI:--
- 发表时间:2022
- 期刊: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影响因子:--
- 作者:张功成;陈 莹;李增学;李友川;兰 蕾;刘世翔;孙 瑞
- 通讯作者:孙 瑞
Coal seam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predictions in marginal sea basins: Oligocene Yacheng Formation coal measures, Qiongdongnan Basin, northern reg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渐新统崖城组煤系边缘海盆地煤层发育特征及分布预测
- DOI:10.1080/08120099.2019.1661286
- 发表时间:2020-04
- 期刊:Austral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 影响因子:1.2
- 作者:D-D. Wang;G-Q. Dong;G-C. Zhang;Z-X. Li;Q. Mao;G-Z. Song
- 通讯作者:G-Z. Song
南海大气田天然气是煤型气
- DOI:--
- 发表时间:2021
- 期刊:天然气工业
- 影响因子:--
- 作者:张功成;李增学;兰 蕾;陈 莹;李友川;刘世翔
- 通讯作者:刘世翔
岩相古地理优势相研究方法及应用
- DOI:--
- 发表时间:2021
- 期刊:古地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李增学;李莹;刘海燕;王东东;王平丽;宋广增;李晓静;贾强;赵洪刚
- 通讯作者:赵洪刚
中国南海海域煤地质特征
- DOI:--
- 发表时间:2020
- 期刊:煤炭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张功成;李增学;王东东;邵磊;杨海长;宋广增;陈莹;贾庆军;刘海燕;郭佳;刘莹
- 通讯作者:刘莹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中国南海海域煤地质特征及进展
- DOI:--
- 发表时间:2020
- 期刊:煤炭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张功成;李增学;王东东;邵磊;杨海长;宋广增;陈莹;贾庆军;刘海燕;郭佳;刘莹
- 通讯作者:刘莹
华北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微观沉积特征及成煤探讨
- DOI:10.14027/j.cnki.cjxb.2015.04.001
- 发表时间:2015
- 期刊:沉积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吕大炜;李增学;王东东;刘海燕;贾强;王平丽;于得明;吴晓燕
- 通讯作者:吴晓燕
煤系细粒沉积纹层特点及与陆相湖泊细粒沉积对比
- DOI:--
- 发表时间:2020
- 期刊:中国煤炭地质
- 影响因子:--
- 作者:刘莹;刘海燕;赵永福;李增学;王东东
- 通讯作者:王东东
煤系矿产类型及协同勘查研究进展 ———兼论煤地质学一些概念的规范化问题
- DOI:--
- 发表时间:2018
- 期刊:煤炭科学技术
- 影响因子:--
- 作者:李增学;王东东;吕大炜;李莹;刘海燕;王怀洪;王平丽
- 通讯作者:王平丽
临清坳陷中晚二叠系储层沉积结构及演化
- DOI:--
- 发表时间:2013
- 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作者:吕大炜;李增学;王惠勇;仲崇秋
- 通讯作者:仲崇秋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李增学的其他基金
大型成煤盆地泥炭形成与埋藏过程对气候的逆转机理
- 批准号:42272205
- 批准年份:2022
- 资助金额:59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泥炭与泥炭沼泽的持续性和间歇性比较沉积学演化机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2020
- 资助金额:61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不同盆地背景下细粒沉积微细纹层成因机制与演化模式的比较研究
- 批准号:41672096
- 批准年份:2016
- 资助金额:86.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煤与油页岩共生聚积成矿机制与模式的比较研究
- 批准号:41272172
- 批准年份:2012
- 资助金额:101.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海域区古近纪典型盆地煤聚积模式及转换机制研究
- 批准号:40872100
- 批准年份:2008
- 资助金额:50.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大型盆地坡折带精细地质单元及优质煤炭聚积作用
- 批准号:40742010
- 批准年份:2007
- 资助金额:13.0 万元
-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大型陆表海盆地东南缘沉积充填及海侵成煤机制
- 批准号:49872057
- 批准年份:1998
- 资助金额:18.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山东及邻区晚古生代含煤地层的层序地层分析
- 批准号:49272122
- 批准年份:1992
- 资助金额:6.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