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核爆Pn波相速度与衰减模型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41174048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85.0 万元
负责人:
赵连锋
学科分类:
D0404.地震学
结题年份:
2015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郭志、丁帆、范娜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利用朝鲜核爆的区域地震资料,调查Pn波的传播规律。读取两次核爆在40个宽频带台站的初至到时及Pn波互相关时差;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速度采用远震资料和接收函数叠加的方法确定;建立核试验区下方地壳厚度、速度及上地幔顶部速度的联合反演方程,精确计算Pn波相速度,为选择合理的震级-核爆当量关系式提供依据。利用Pn波振幅谱联合反演路径衰减及震源函数,建立东北亚地区宽频带(0.5-20Hz)的Pn波衰减模型。与Lg波震级计算和当量估计方法进行比较,发展Pn波方法,以弥补Lg波仅在大陆地壳内传播而无法用于隔海事件的缺陷。将观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利用基于4个标准线性体(常数品质因子Q值的有效频带范围为0.05-25Hz)模型的粘弹性波动方程时间域有限差分方法模拟区域波形资料,调查朝鲜核爆所激发的区域地震波的震相组成,解析Pn、P*、Pg、Sn、Lg和Rg震相传播、相互叠加、波型转换,以及能量衰减规律。
英文摘要
截止到2015年底,朝鲜进行了3次地下核试验,积累了大量的高质量的区域地震资料。根据Pn波波形记录,我们提取互相关到时差,采用非线性反演方法对2009年和2013年朝鲜核爆进行高精度定位,定位误差为52米。根据具有大陆路径的区域震相Pn、Pg、Sn和Lg,计算振幅谱比值,建立了一种基于区域地震台网的核爆与地震的识别方法。同时,通过计算Lg波体波震级mb和Rayleigh面波震级Ms,验证了在朝鲜半岛地区mb-Ms识别方法无效。根据Lg波体波震级,利用与源区围岩完全耦合的震级-当量的经验公式,获得2006年、2009年和2013年的基于最小埋藏深度和正常比例深度的当量估计。朝鲜地下核试验是爆炸源,能够激发能量较强的P波震相,同时具有能量辐射各向同性的特征。我们利用朝鲜核爆的Pn波,建立了一种分离Pn波几何扩展和衰减的非线性方法。除去几何扩展的影响后,提取双台数据,可以直接获得上地幔顶部的P波衰减特征。通过双台数据与单台数据联合的2D成像方法,建立了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地区的上地幔顶部的Pn波衰减成像模型。通过振幅比较,确认这一地区大陆岩石圈和海洋岩石圈的Pn波几何扩展和衰减存在着有意义的差异。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10.1016/j.epsl.2013.09.038
发表时间:2013-12
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影响因子:5.3
作者:Lian‐Feng Zhao;Xiao-Bi Xie;Jiankun He;Xiaobo Tian;Z. Yao
通讯作者:Lian‐Feng Zhao;Xiao-Bi Xie;Jiankun He;Xiaobo Tian;Z. Yao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物探与化探
影响因子:--
作者:肖骑彬;张丽莉;海连富;李刚
通讯作者:李刚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国际地震动态
影响因子:--
作者:赵连锋;谢小碧;范娜;姚振兴
通讯作者:姚振兴
DOI:10.1002/2015jb012205
发表时间:2015-11
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olid Earth
影响因子:3.9
作者:Tian, Bao-Feng;Chen, Qi-Fu;Hao, Tian-Yao;Yao, Zhen-Xing
通讯作者:Yao, Zhen-Xing
DOI:10.1190/geo2015-0001.1
发表时间:2015-06
期刊:Geophysics
影响因子:3.3
作者:Fan, Na;Zhao, Lian-Feng;Gao, Ying-Jie;Yao, Zhen-Xing
通讯作者:Yao, Zhen-Xing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岩石圈地震波Q值成像、衰减机制和流变学意义
华南陆块岩石圈地震波Q值模型及其对构造演化的意义
日本海域海洋岩石圈上地幔Pn波几何扩展和Q值成像研究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上地幔顶部Pn和Sn波Q值成像研究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地壳Lg波Q值成像研究
用转换函数和波形反演方法研究上地幔速度间断面结构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