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固三相接触线区域热-质传递机理及其调控规律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91334110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 资助金额:
    7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603.传热传质学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Triple-phase contact line plays critical roles in heat and mass transport in multiphase reactors and also the stability of the multiphase system. As the junction of the liquid-vapor, liquid-solid, and vapor-solid interfaces, the characteristic thin film thickness at contact line region is typically of the order 1-100 nanometers depending on the vapour-liquid-solid properties and interaction, and could be categorized as a typical mesoscopic problem. Contact line region has drawn great attentions of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ers in recent years due to it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alues. In this project we will (1) clarify the mechanical mechanisms at contact line region based on the intermolecular forces, establishing the model for the thin film profile; (2) analyze the heat and mass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at contact line region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thin film profile, establishing the transport-profile coupling model; (3) consider the diversity of multiphase systems and conclude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s and rules. The applicant has made series of achievements in related area which promises the fruitful output of this project.
气液固三相接触线作为气-液、液-固、气-固三个表界面的交汇,是三相共存的极限区域。该区域具有极高的热质传递效率,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三相体系的稳定性,如何对其进行精确预测和控制应用,是提升多相反应器性能与实现精确控制的突破点之一;该区域特征液膜厚度在纳米尺度连续变化,既不满足连续介质假设,也不能用离散分子理论描述,是典型的介观问题,已成为跨学科的研究热点。本项目针对指南中的科学问题(一)提出申请。主要内容包括:(1)以分子间作用力为基础,以分离压理论为桥梁,阐明界面重叠下的微观力学特性,建立液膜形态模型;(2)分析接触线区域的传热传质特性,及其与液膜形态的耦合关系,建立接触线热质传递-液膜形态耦合模型;(3)考虑不同系统的接触线热质传递问题的共性与划分,总结提炼各微观特性及机制竞争的特征量,建立理论体系以应对实际复杂变化,并总结调控规律。申请人在相关问题上有着深厚的前期研究基础。

结项摘要

气液固三相接触线是多相系统的介观枢纽,是系统效率及控制精度提升的关键。几十年来源自物理、化学、数学、力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各种理论被相继提出以描述接触线的物理图像,争论持续发散。本项目组摸索解决一系列调制和误差修正问题,发展出可靠的纳米级介尺度液膜表征方法,突破性推进接触线机理认识。成果发表于高影响力杂志,尤其被领域奠基学者T. D. Blake(1969年创建著名分子动理论)评价:“This is a very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debate”。在实验突破的基础上,阐明体系控制与优化机制,为复杂应用提供关键支撑。其中,针对长期以来针对接触线区域的蒸发换热计算困难,提出截断方法,为换热计算提供切实可行的边界条件;提出具有普适意义的接触线晶体生长方法,制备出大大优于目前合成方法的超长钙钛矿晶体,相关工作投稿Science;最后,从固液气体系拓展到液液气体系,提出“滴水成晶”液面接触线组装方法,实现特异形态的自组装。所取得成果均有极大拓展空间。截至目前发表SCI论文5篇。主要基于该项目成果,负责人获得2016年优秀青年基金,特此感谢。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Convex Nanobending at a Moving Contact Line: The Missing Mesoscopic Link in Dynamic Wetting
移动接触线处的凸纳米弯曲:动态润湿中缺失的介观链接
  • DOI:
    10.1021/nn5046486
  • 发表时间:
    2014-11-01
  • 期刊:
    ACS NANO
  • 影响因子:
    17.1
  • 作者:
    Chen, Lei;Yu, Jiapeng;Wang, Hao
  • 通讯作者:
    Wang, Hao
Nanoscopic morphology of equilibrium thin water film near the contact line
接触线附近平衡薄水膜的纳米形态
  • DOI:
    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15.08.057
  • 发表时间:
    2015-12-01
  •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Deng, Yajun;Chen, Lei;Wang, Hao
  • 通讯作者:
    Wang, Ha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乙炔气相法生产醋酸乙烯产物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谭小敏;蒋炜;王昊;梁斌
  • 通讯作者:
    梁斌
城市要素聚集对城市群环境污染的影响——基于京津冀城市群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软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娜;陈俊华;王昊;汪涛
  • 通讯作者:
    汪涛
“悲”的内涵解析及其中医临床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志荣;杜渐;王昊;巩亚男;徐祥芸;刘珍珠;杨秋莉
  • 通讯作者:
    杨秋莉
不同河道型微污染水源预处理工程水质净化效能及水质稳定性评价
  • DOI:
    10.13671/j.hjkxxb.2020.0158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环境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璇;王莲;马卫星;丁成;杜观超;王昊
  • 通讯作者:
    王昊
多壁碳纳米管对水中双氯芬酸钠的吸附特性研究
  • DOI:
    10.15985/j.cnki.1001-3865.2021.11.009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环境污染与防治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志;王昊;李颖;张永军;周桃玉;张运海
  • 通讯作者:
    张运海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王昊的其他基金

基于汽-液界面处单分子及分子簇动态的相变换热理解与应用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低温生物相变微观机理
  • 批准号:
    51276003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肿瘤纳米磁热疗的细胞层面生物传热学研究
  • 批准号:
    50876001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3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接触线上蒸发微液层内的传递过程
  • 批准号:
    50706001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