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人工林水分利用效率对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的多尺度响应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771034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2.环境水科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Ground-level ozone (O3) concentration is rising at a high rate so that it often induces foliar stomatal closure or sluggish or out of control, finally leading to large changes in carbon assimilation through photosynthesis and water use through transpiration of leave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O3 on forest water use efficiency at multiple scal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global change on ecosystem carbon cycle and water cycle systematically and accurately. In this project, two poplar clones widely planted in Northern China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omatal conductance will be selected. The multi-year impacts of elevated O3 on the coupling process (instantaneous,daily,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 between carbon assimilation and water use will be investigated. The scale differences in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its response mechanism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will be explored from the leaf, plant and stand levels using both field experiment and model analysis approaches, e.g.infrared gas analysis, stable isotope method and stem sap flower technique under free-air O3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 (O3-FACE), which is the most close to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mong all gas enrichment simulation systems so far. The output of this project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xpansion of the carbon and water coupling model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at both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The model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3 uptake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ill be developed based on canopy conductance and thus the regional effects of O3 on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water consumption in poplar forest will be evaluated. The output of this project will als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water man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Poplar Plantation.
近地层臭氧(O3)浓度升高影响叶片气孔行为,直接影响林木碳同化和水分利用。从多个尺度上研究O3对林木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对系统理解和准确评估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水循环及其耦合关系的影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项目拟选择我国北方广泛种植的杨树为研究对象,利用最接近自然生态环境的O3浓度增加模拟系统(O3-FACE),采取红外气体分析法、稳定同位素法、树干液流技术等野外原位观测与尺度扩展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叶片、个体和林分水平研究O3浓度升高对林木碳同化-水分利用耦合过程的多时间尺度(瞬时、日、季节、年际变化)的影响机制,探究不同尺度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理,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模型在时空尺度上的扩展提供理论依据。建立基于冠层导度的O3吸收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响应模型,评估环境O3浓度对杨树林固碳和耗水的区域影响,为人工林水分管理与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地层臭氧浓度不断升高,严重威胁了树木碳固定和水分利用。本项目利用开顶箱(OTC)和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模拟系统(O3-FACE),从叶片、个体和林分尺度,研究了臭氧对树木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气体交换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升高抑制了叶肉导度和光合生化能力,导致树木幼苗叶片光合速率显著降低,但对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无显著影响。因此臭氧浓度升高导致叶片水分利用降低主要归咎于叶肉导度和光合生化能力下降。耦合气体交换和碳氧同位素结果发现,低臭氧浓度引起了气孔关闭,导致胞间CO2浓度下降,进而降低了叶片光合作用,但是增加了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而高浓度臭氧会引起气孔控制失灵,导致进入气孔臭氧通量增加,会显著降低光合生化能力,进而导致了光合速率降低,最终显著减少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生长季节内,随着臭氧暴露剂量的增加,叶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持续降低,并加快叶片衰老和加速凋落。此外随着树木不断生长,杨树对臭氧抗性不断增强。气体交换和同位素的数据均表明臭氧浓度升高对4年生杨树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无影响。株高、树干液流和胸径生长的多年监测数据表明,臭氧浓度升高未显著影响杨树的生长。但在2021年6-7月持续的高浓度臭氧导致了杨树水分消耗的增加,可能导致整株尺度上水分利用效率降低。综上所述,本项目通过开展多年实验揭示了不同臭氧剂量影响叶片尺度水分利用效率差异的机制,并建立了气孔臭氧吸收通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剂量关系。最后指出了幼苗和成年杨树对臭氧的敏感性不同。本项目成果将为评估地表臭氧影响树木固碳耗水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The effects of elevated ozone on the accumulation and allocation of poplar biomass depend strongly on water and nitrogen availability.
臭氧升高对杨树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和氮的可用性。
  • DOI:
    10.1016/j.scitotenv.2019.02.182
  • 发表时间:
    2019-02
  • 期刊: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影响因子:
    9.8
  • 作者:
    Li Pin;Zhou Huimin;Xu Yansen;Shang Bo;Feng Zhaozhong
  • 通讯作者:
    Feng Zhaozhong
我国地表臭氧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冯兆忠;李品;袁相洋;高峰;姜立军;代碌碌
  • 通讯作者:
    代碌碌
Effect of elevated ozone, nitrogen availability and mesophyll conductance on the temperature responses of leaf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in poplar
臭氧、氮素有效性和叶肉导度升高对杨树叶片光合参数温度响应的影响
  • DOI:
    10.1093/treephys/tpaa007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Tree Physiology
  • 影响因子:
    4
  • 作者:
    Yansen Xu;Bo Shang;Zhaozhong Feng;Lasse Tarvainen
  • 通讯作者:
    Lasse Tarvainen
High nitrogen addition decreases the ozone flux by reducing the maximum stomatal conductance in poplar saplings
高氮添加通过降低杨树幼苗的最大气孔导度来降低臭氧通量
  • DOI:
    10.1016/j.envpol.2020.115979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影响因子:
    8.9
  • 作者:
    Bo Shang;Yansen Xu;Jinlong Peng;Evgenios Agathokleous;Zhaozhong Feng
  • 通讯作者:
    Zhaozhong Feng
Mesophyll conductance limitation of photosynthesis in poplar under elevated ozone
高臭氧条件下杨树光合作用的叶肉导度限制
  • DOI:
    10.1016/j.scitotenv.2018.11.466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影响因子:
    9.8
  • 作者:
    Xu Yansen;Feng Zhaozhong;Tarvainen Lasse;Shang Bo;Dai Lulu;Uddling Johan
  • 通讯作者:
    Uddling Joha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地下水水质与硝态氮时空变化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屈忠义;冯兆忠;林雪松
  • 通讯作者:
    林雪松
南京和北京城市天然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差异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袁相洋;许燕;杜英东;冯兆忠
  • 通讯作者:
    冯兆忠
EDU对臭氧胁迫下菠菜急性伤害症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生态环境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姚芳芳;冯宗炜;欧阳志云;王效科;郑飞翔;冯兆忠
  • 通讯作者:
    冯兆忠
6种绿化树种的气孔特性与臭氧剂量的响应关系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品;冯兆忠;尚博;袁相洋;代碌碌;徐彦森
  • 通讯作者:
    徐彦森
臭氧对生态系统地下过程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生态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效科;陈展;欧阳志云;郑启伟;冯兆忠
  • 通讯作者:
    冯兆忠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冯兆忠的其他基金

空气污染与气候对中国主要作物产量与营养的区域影响
  • 批准号:
    42211530081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9.9 万元
  • 项目类别: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空气污染与气候对中国主要作物产量与营养的区域影响
  • 批准号:
    4211101342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0.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典型农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关键过程对臭氧污染的响应与反馈
  • 批准号:
    42130714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290.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典型农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关键过程对臭氧污染的响应与反馈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290 万元
  • 项目类别:
臭氧污染与氮沉降复合对中国森林初级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的区域影响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1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