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熔作用、变形作用及UHP变质岩折返机制:以南阿尔金-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为例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572053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04.岩石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On the basis of structural profile and large-scale mapping, this project focuses on anatexis and metamorphism in the North Qaidam and South Altyn area, which will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distribution, deformation features of the anatectic melt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melt and high-grade metamorphic rocks. This project will also concentrate on (1) unequivocal microtextural evidence for partial melting (2)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mechanism and fabric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strain condition in thin section. On the bases of above task, Phase equilibria and experimental modeling will be carried out for metamorphic rocks and melts, which will provide constraints on P-T conditions and composition of partial melting and metamorphism. On the basis of above-mentioned research, the project will finall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morphism, deformation and anatexis, and exhumation of deep subductional continental crust.
本项申请拟选择南阿尔金-柴北缘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为典型研究地区,以与变质作用相伴随的深熔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构造剖面穿切和关键地段的大比例尺填图,识别不同期次熔体的分布范围、规模、变形特征,以及熔体与高级变质岩之间的关系。并重点查明(1)多重深熔作用的显微结构证据和(2)深熔岩石的显微变形行为和变形机制及不同应变条件下组构特征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平衡模拟计算和实验模拟研究,限定变质作用及深熔作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和熔体成分,反演深熔作用的形成热力学机制。并力图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多重深熔作用的成因机制,建立碰撞造山过程中变质作用、变形作用和深熔作用的时空关系,最终为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结项摘要

本项目以造山带中的地壳深熔作用为主线,以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相学研究为基础,结合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技术手段,针对南阿尔金-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的地壳深熔作用机制与陆壳生长、分异和变质-变形作用关系等热点问题,并获得以下四个研究成果:(1)提出在大陆碰撞过程中,新生(变)辉长岩发生深熔作用形成TTG质熔体和基性高压麻粒岩残留相,而角闪石和帘石脱水熔融是引发部分熔融的主要机制;(2)确定了柴北缘大陆深俯冲板片降压升温折返阶段的深熔机制,为认识深俯冲板片快速折返机制提供新的约束;(3)建立了柴北缘不同性质深熔-岩浆作用与造山带构造转换的关联性;表明深熔作用是造山机制转换过程中连接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的关键环节;(4)确定南阿尔金地区巴罗式变质作用及原地深熔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已在Earth Science Reviews, Tectonics等发表SCI论文12篇。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Petrogenesis of carbonatites in the Luliangshan region, North Qaidam, north Tibet, China: Evidence for recycling of sedimentary carbonate and mantle metasomatism within a subduction zone
藏北柴北吕梁山地区碳酸岩岩石成因:俯冲带内沉积碳酸盐再循环与地幔交代作用的证据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Lithos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Li Yunshuai;Zhang Jianxin;Mostofa Khan M.G.;Wang Yuebo;Yu Shengyao
  • 通讯作者:
    Yu Shengyao
Multistage anatexis during tectonic evolution from oceanic subduction to continental collision: A review of the North Qaidam UHP Belt, NW China
从大洋俯冲到大陆碰撞的构造演化过程中的多期深熔作用:柴北缘超高压带的回顾
  • DOI:
    10.1016/j.earscirev.2019.02.016
  • 发表时间:
    2019-04
  • 期刊:
    Earth-Science Reviews
  • 影响因子:
    12.1
  • 作者:
    Yu Shengyao;Li Sanzhong;Zhang Jianxin;Peng Yinbiao;Somerville Ian;Liu Yongjiang;Wang Zhengyi;Li Zhuofan;Yao Yong;Li Yan
  • 通讯作者:
    Li Yan
Late Paleoproterozoic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and anatexis in the Oulongbuluke block: NW China: Response to the assembly of the Columbia supercontinent.
欧龙布鲁克地块晚古元古代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与深熔作用:中国西北地区对哥伦比亚超大陆组装的响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Precambrian Research
  • 影响因子:
    3.8
  • 作者:
    Yu Shengyao;Zhang Jianxin;Li Sanzhong
  • 通讯作者:
    Li Sanzhong
北祁连地区早古生代弧岩浆作用及变质作用事件: 以门源柯柯里地区为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岩石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彭银彪;于胜尧;张建新;李三忠;孙德有;仝来喜
  • 通讯作者:
    仝来喜
Early Neoproterozoic magmatic imprints in the Altun-Qilian-Kunlun regio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Response to the assembly and breakup of Rodinia supercontinent
青藏高原阿尔金-祁连-昆仑地区早新元古代岩浆印记:对Rodinia超大陆组装与破碎的响应
  • DOI:
    10.1016/j.earscirev.2019.102954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Earth-Science Reviews
  • 影响因子:
    12.1
  • 作者:
    Yinbiao Peng;Shengyao Yu;Sanzhong Li;Jianxin Zhang;Yongjiang Liu;Yunshuai Li;M.Santosh
  • 通讯作者:
    M.Santosh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柴北缘HP-UHP变质带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再厘定:鱼卡地区高压变泥质岩锆石和独居石U-Pb定年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岩石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桂生;张建新;李云帅;于胜尧;喻星星;毛小红;路增龙
  • 通讯作者:
    路增龙
南阿尔金巴什瓦克榴辉岩的变质演化: 对南阿尔金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启示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地质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晶;李云帅;于胜尧;张建新
  • 通讯作者:
    张建新
柴北缘绿梁山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变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地学前缘,15: 85-97,2007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建新;孟繁聪;于胜尧;戚学祥
  • 通讯作者:
    戚学祥
柴北缘都兰地区含石榴石、蓝晶石片麻岩的变质演化历史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岩石矿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于胜尧;张建新;宫江华;李云帅
  • 通讯作者:
    李云帅
阿拉善地块晚奥陶世—石炭纪的构造演化历史——来自北大山地区多期岩浆-变质-变形事件的约束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岩石矿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宫江华;张建新;王宗起;于胜尧;王东升
  • 通讯作者:
    王东升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于胜尧的其他基金

深俯冲陆壳折返深熔机制及其与同碰撞花岗岩的成因关系研究:以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为例
  • 批准号:
    42372247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3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地壳深熔作用与流变学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130 万元
  • 项目类别: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北祁连早古生代大陆弧的架构:对大陆地壳生长和再造过程的制约
  • 批准号:
    41872050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