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浦海沟洋脊俯冲的构造作用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47604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10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603.海洋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Yap trench is a quite unique plac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arc-trench systems, as it is now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subduction of young Caroline plate with a buoyant Caroline Ridge on it. The tectonic research on the Yap arc-trench system will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recognition of the early stage of subduction, ridge subduc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arc-shaped trench. This proposal will investigate the tectonic response of the Yap trench to the Caroline Ridge subduciton, analyze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and sedimentary response of the accretionary prism and reveal tectonic erosion in forearc basin,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mutil-channel seismic data, multi-beam and sub-bottom profiler data acquired in this area. Joint geophysical reversion will be applied to reveal the shape of the subduting Caroline slab and propose the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ridge subduction in the Yap trench, on the basis of satellite-borne gravity and seismic data and referring to the topography results. Finally, the geological and numerical models will be established, an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will be developed to discover the stress anamolies between ridge subduction and normal ocean plate subducting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if ridge subduction induce or stop a huge earthquake.
雅浦海沟在西太平洋沟弧系统中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色,它既处于俯冲的早期阶段,又是洋脊俯冲的典型区域。因而,关于雅浦沟弧系统的构造研究对揭示早期俯冲过程、洋脊俯冲和弧形海沟系统演变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课题拟利用先导专项A在该海域采集的多波束、重磁、热流和多道反射地震等地球物理数据,开展地震、地形地貌和浅地层剖面联合解释研究,研究加罗林洋脊俯冲在雅浦海沟演化过程中的构造响应,查明增生楔变形和沉积响应,揭示弧前构造侵蚀过程;根据卫星重力资料、反射地震、重磁数据,结合层析成像结果,开展重磁震联合反演,揭示加罗林俯冲板片的俯冲形态,建立雅浦海沟海脊俯冲的构造模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开展有限元数值模拟,揭示低密度高浮力的洋脊俯冲与普通海洋板块应力的差别,提出洋脊俯冲是诱发还是阻止巨型地震的新证据。

结项摘要

洋脊俯冲一直是俯冲带研究的热点,雅浦海沟是洋脊俯冲的典型地区,又经历了俯冲带早期的俯冲阶段。因此,研究雅浦海沟的构造特征和俯冲模式对于揭示早期俯冲过程、洋脊俯冲特征和沟弧盆体系的演化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调研了环太平洋地区俯冲带特征,系统总结了板片窗构造(洋脊俯冲)的形成机制、几何形态及其引发的特殊地质效应;分析了雅浦海沟地形地貌和构造变形特征,雅浦海沟呈不对称“V”字形,缺失增生楔,雅浦海沟的沟弧间距平均值约为41km,远远小于其它地区沟弧体系的沟弧间距,海沟弧前斜坡角度平均为6°,显示该海沟是一个剥蚀型边缘,并发现无论是沟弧间距和弧前斜坡角均在在9°30′ - 9°00′和 8°30′ - 8°00′出现异常增大现象,说明加罗林洋脊的俯冲可能导致了该区域的隆升,从而造成沟弧间距和弧前斜坡角的变化;查明了加罗林洋脊地区的构造、地层和地壳结构特征,加罗林洋脊靠近海沟地区发育一系列的垒堑构造,研究认为加罗林洋脊的高地形可能导致了海沟附近的俯冲板片更大的挠曲拉张量,从而形成垒堑构造带,索罗尔海槽发育了厚度超过800m的沉积物,其内部更发育了一条强反射R1,其上的地震层序标定了海槽裂陷的起始时间,推测索罗尔海槽至少在10Ma就已经张开;通过重震联合反演,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探讨了海沟对于洋脊俯冲的构造响应,发现岛弧地区坡折带之上的地壳具有陆壳性质,坡折带之下的地壳具有岩石圈地幔性质,而卡罗林洋脊则为洋壳性质,地幔和地壳岩石差异导致海沟内地形起伏特征不同,并认为卡罗林洋脊可能在俯冲过程中发生挠曲弯形成了大量的正断层,海水进入地壳和上部地幔发生水化作用,从而导致该区火山岩的变质;阐述了雅浦海沟的演化模式,认为加罗林洋脊与雅浦海沟大约在~25Ma发生碰撞,在碰撞之后,雅浦海沟前部受到俯冲侵蚀作用而被剥掉;提出在雅浦海沟地区,洋脊俯冲可能阻止了大地震的发生。研究了南海共轭陆缘的拉伸模式、张裂模式和马尼拉俯冲带的构造特征,发现马尼拉俯冲带开始形成之时,南海的扩张仍在持续。研究了卡斯迪亚(Cascadia)俯冲带和东北亚地区层析成像结构,认为地球深部流体活动(如板块脱水、深部地幔热物质上升等)导致了地幔内部的低速异常。本课题为研究剥蚀型俯冲带和洋脊俯冲、南海陆缘与马尼拉俯冲带的关系、俯冲带和东北亚地区层析成像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马尼拉俯冲带北段增生楔前缘构造变形和精细结构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高金尉;吴时国;姚永坚;陈传绪;宋陶然;王吉亮;孙金;张汉羽;马本俊;谢杨冰
  • 通讯作者:
    谢杨冰
山东地区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苏道磊;范建柯;吴时国;陈传绪;董晓娜;陈时军
  • 通讯作者:
    陈时军
Tomographic imaging of the Cascadia subduction zone: Constraints on the Juan de Fuca slab
卡斯卡迪亚俯冲带的层析成像:胡安德富卡板块的限制
  • DOI:
    10.1016/j.tecto.2015.02.012
  • 发表时间:
    2015-04-19
  • 期刊:
    TECTONOPHYSICS
  • 影响因子:
    2.9
  • 作者:
    Chen, Chuanxu;Zhao, Dapeng;Wu, Shiguo
  • 通讯作者:
    Wu, Shiguo
Mantle transition zone, stagnant slab and intraplate volcanism in Northeast Asia
东北亚地幔过渡带、滞留板片与板内火山作用
  • DOI:
    10.1093/gji/ggw491
  • 发表时间:
    2017-03
  • 期刊: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 影响因子:
    2.8
  • 作者:
    Chuanxu Chen;Dapeng Zhao;You Tian;Shiguo Wu;Akira Hasegawa;Jianshe Lei;Jung-Ho Park;Ik-Bum Kang
  • 通讯作者:
    Ik-Bum Kang
Geology of the Yap Trench: new observations from a transect near 10 ºN from manned submersible Jiaolong
雅浦海沟地质:载人潜水蛟龙号北纬10°附近横断面的新观测
  • DOI:
    10.1080/00206814.2017.1394226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 影响因子:
    2.6
  • 作者:
    Yaomin Yang;Shiguo Wu;Jinwei Gao;Liyan Tian;Jichao Yang;Yue Xu
  • 通讯作者:
    Yue Xu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叠前地震数据和岩石物理的游离气定量估算方法——以印度Krishna-Godavari盆地NGHP01-10A井为例
  • DOI:
    10.6038/cjg20160720
  • 发表时间:
    2016-07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董冬冬;吴时国;Sain Kalach;叶月明
  • 通讯作者:
    叶月明
晚中新世红河断裂走滑反转事件的海底滑坡证据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大伟;吴时国;李春峰;姚根顺
  • 通讯作者:
    姚根顺
白云凹陷陆坡峡谷沉积与迁移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秀娟;郭依群;陈端新;吴时国
  • 通讯作者:
    吴时国
界面波数值模拟及其在海底浅层结构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地球物理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翠琳;鞠述晔;吴时国;钱进
  • 通讯作者:
    钱进
南海北部陆坡混合沉积地层模式及地震响应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玉波;吴时国;邢树文;鲁银涛;谷明峰;赵撼霆
  • 通讯作者:
    赵撼霆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吴时国的其他基金

基于光纤地震系统的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精细评价与动态监测研究
  • 批准号:
    U22A20581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25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联合基金项目
马里亚纳南段输入板块的俯冲过程与归宿及其对浅部变形的约束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269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