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碳”对高原湖泊浮游甲壳动物碳源的贡献与途径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670461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306.生态系统生态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Ancient organic carbon is defined as the fraction of the organic carbon (OC) produced by organism which can stay on the plateau cryosphere glaciers or permafrost for thousands of years. Owing to climate warming, ancient OC could be released from ice-sheet, glacier and permafrost systems and exported into high mountain lakes, thus become an important carbon source of consumers. Few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potential use of this ancient OC in lake food webs. W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operties of OC composition and planktonic crustaceans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 high mountain lake (Lake Chencuo). We will assess the contribution ratio of ancient OC to carbon source of planktonic crustaceans by analyzing the natural abundance of radiocarbon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s of the consumers and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To elucidate the main pathways of zooplankton utilizing ancient OC,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biomarkers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s of zooplankton and its carbon sources are to be analyzed. This work is valuable for revealing the environmental transformation pathways of ancient OC in lacustrine ecosystem. Furthermore, it will be helpful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the driven mechanism and the trend of carbon cycling in aquatic ecosystems.
生物产生的部分有机碳可以在高原冰冻圈的冰川或冻土中停留上千年(定义为“老碳”)。气候变暖引起的老碳释放可能成为冰冻圈高原湖泊外源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老碳对湖泊的补贴可能促进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生长,但老碳在湖泊生物可利用碳源中所占的比例及其在食物网中的传递途径尚未得到深入研究。本项目以青藏高原湖泊—沉错为研究地点,以老碳对高原湖泊浮游动物碳源的贡献比例和碳流途径为研究核心,基于对沉错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以及湖泊有机碳源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测定不同来源有机碳和浮游甲壳动物的稳定与放射性碳同位素,从而估算不同碳源(包括外源输入的老碳)对浮游甲壳动物碳源构成的贡献比例;通过分析浮游甲壳动物脂肪酸与有机碳源脂肪酸标志物特征,结合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揭示浮游甲壳动物利用有机碳的主要途径。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老碳的转化途径,为进一步研究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驱动机制与变化趋势增加科学积累。

结项摘要

生物产生的部分有机碳可以在高原冰冻圈的冰川或冻土中停留上千年(定义为“老碳”)。气候变暖引起的老碳释放可能成为冰冻圈高原湖泊外源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老碳对湖泊碳库的补贴使其可能成为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重要碳源,但老碳在湖泊生物可利用碳源中所占的比例及其在食物网中的传递途径尚未得到深入研究。本项目以青藏高原湖泊—沉错为研究地点,研究了老碳对高原湖泊浮游动物碳源的贡献比例和碳流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除陆源植被∆14C(37.9‰)为正值外,湖泊中的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以及溪流颗粒有机碳(POC)、溶解有机碳(DOC)均具有老碳特征。浮游植物与沉水植物的∆14C(-84.3‰,-86.9‰)为负值是由于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了湖泊溶解性无机碳(DIC),而DIC容易受到来自流域的基岩或土壤中的石灰石溶解的影响,从而导致其∆14C为负值。入湖溪流中DOC(-137.8‰)、POC(-568.8‰)的∆14C为负值是由于冰川冻土释放的老碳随径流输入;而浮游动物∆14C(81.9‰ ~ -89‰)为负值则是因其同化了以上各种碳源,且其值介于浮游植物、水生植物与外源POC、DOC之间。. 经同位素混合模型计算,对桡足类而言,浮游植物的贡献为25.2%,水生植物的贡献为24.7%,陆生植物的贡献为28.3%,河流POC与DOC的贡献分别为4.6%与17.2%;对枝角类而言,浮游植物的贡献为25.9%,水生植物的贡献为25.5%,陆生植物的贡献为24.9%,河流POC与DOC的贡献分别为5.1%与18.6%。浮游动物利用老碳主要通过两种途径:(1)通过利用源于冰川流域的古老的外源有机碳,(2)通过利用表现出老碳特征但实际却新鲜的内源有机碳。流域与湖泊环境对浮游甲壳动物利用老碳有重要影响,其中外源碳的碳氮比(C/N)与DOC-14C年龄对浮游动物食物来源的贡献呈极显著负相关(R2 = 0.76,p<0.05;R2 = 0.94,p<0.001),而DOC的∆14C值与冰川末端到湖泊的距离呈显著相关(R2 = 0.92,p<0.001)。研究结果证实了我们的科学假设,即从冰川和冻土中释放的生物可利用有机碳是浮游动物食物网的重要资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驱动机制与变化趋势积累了科学知识。.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利用放射性碳和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估算抚仙湖北部近岸湖区消费者的碳源贡献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生态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甘颖欣;苏雅玲;胡恩
  • 通讯作者:
    胡恩
Sources of organic matter for bacteria in sediments of Lake Rotsee, Switzerland
瑞士罗特湖沉积物中细菌的有机物来源
  • DOI:
    10.1007/s10933-017-9985-8
  • 发表时间:
    2017-06
  • 期刊:
    Journal of Paleolimnology
  • 影响因子:
    2.1
  • 作者:
    Yaling Su;Lammers Marieke;Yongdong Zhang;Loes van Bree;Zhengwen Liu;Gert-Jan Reichart;Jack J. Middelburg
  • 通讯作者:
    Jack J. Middelburg
基于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的腐殖酸光降解组分特征分析
  • DOI:
    10.18307/2019.0411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湖泊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紫凡;孙欢;苏雅玲
  • 通讯作者:
    苏雅玲
Assimilation of ancient organic carbon by zooplankton in Tibetan Plateau lakes is depending on watershed characteristics
青藏高原湖泊浮游动物对古代有机碳的同化取决于流域特征
  • DOI:
    10.1002/lno.10943
  • 发表时间:
    2018-11-01
  • 期刊: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 影响因子:
    4.5
  • 作者:
    Su,Y.;Hu,E.;Middelburg,J. J.
  • 通讯作者:
    Middelburg,J. J.
老碳对水生态系统食物网的贡献
  • DOI:
    10.18307/2018.0502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湖泊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恩;张振文;王文科;孙长顺;苏雅玲;刘正文
  • 通讯作者:
    刘正文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DGT技术的骆马湖沉积物-水界面磷-铁-硫同步变化与交换通量特征研究
  • DO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210706.018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林建宇;苏雅玲;韩超;唐皓;王兆德;许笛;柯凡
  • 通讯作者:
    柯凡
可见光响应型S,F共掺杂TiO2纳米管的制备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科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秀琴;苏雅玲;雷乐成;张兴旺
  • 通讯作者:
    张兴旺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icrocystin-LR using TiO2 nanotubes under irradiation of UV and natural sunlight
紫外和自然光照射下二氧化钛纳米管光催化降解微囊藻毒素-LR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苏雅玲;邓一荣;赵璐;杜瑛珣
  • 通讯作者:
    杜瑛珣
氟掺杂TiO2纳米管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及第一性原理计算(英文)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物理化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苏雅玲;李轶;杜瑛珣;雷乐成;SU Ya-Ling1,2, LI Yi2 DU Ying-Xun1 LEI Le-Cheng2,;2Department of Chemical;Biological Engineering;3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logy-Water Resources
  • 通讯作者:
    3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logy-Water Resources
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纳米管及其光催化性能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无机化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苏雅玲;张飞白;杜瑛珣;肖羽堂;SU Ya-Ling ZHANG Fei-Bai DU Ying-Xun XIAO Yu-Tang(
  • 通讯作者:
    SU Ya-Ling ZHANG Fei-Bai DU Ying-Xun XIAO Yu-Tang(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苏雅玲的其他基金

高山湖泊浮游甲壳动物利用“老碳”的历史演变及其对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响应
  • 批准号:
    31971475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59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湖泊外源溶解有机碳的光化学降解及其对细菌碳源利用的影响
  • 批准号:
    31370478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可见光诱导型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电催化降解微囊藻毒素研究
  • 批准号:
    20906097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