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香港战后城市建筑研究 (1946-1997)-探索大中华地区的现代建筑路径
结题报告
批准号:
51278438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78.0 万元
负责人:
薛求理
学科分类:
E0801.建筑学
结题年份:
2016
批准年份:
2012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梅清宁、叶国强、陆毅、许家铨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香港经历了150年的殖民统治,有自己独特的社会制度、政经模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战后50年, 香港的城市建筑是本地社会、经济、技术的合力,是业主、规划师、建筑师和建设者努力的结果。战后香港的发展,既不重蹈英国和其他殖民地的道路,又和中国内地的发展迥异。香港的建筑,崇尚经济实用,不受政治思潮影响。形成独立和独特的城市系统和建筑环境。香港建筑和开发,无论从学术和实际层面,都值得深入探究。本项目试图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1997年香港建筑研究的学术框架,使得这一时期的建成作品、人物和背景资料可以在这一框架里进行编写和不断补充;以审视和历史的眼光描绘香港建筑,观照现代主义思想如何来到香港,同一时期香港建筑和周边地区建筑的比对;展示香港建筑的独特风貌,在世界建筑和大中华建筑史里确立香港的地位;为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以及深入此专题的研究提供资料;为香港、亚洲和我国城市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经验教训。
英文摘要
Having experienced British colonial rule for 150 years, Hong Kong possesses its unique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mode. Hong Kong architecture of post World War II is the result of local social, technical and economic forces and embodies the endeavors of clients, planners, architects and constructors. The Hong Kong architecture did not follow the way of Britain and other colonies, and performed completely different with those of Chinese mainland. Hong Kong architecture believes pragmatism and forms a unique and independent urban architectural system. This project is intended to establish a framework of Hong Kong architecture from 1946 to 1997- the last half century of the colony; depict architecture in a critical and historic way; find how the modernist architecture influence Hong Kong; compare Hong Kong architecture with those of vicinity areas in the same period; display flavor of Hong Kong architecture; confirm its status in a world and Asian scenario; give list for the future conservation; lay down a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and provide les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sian and Chinese cities.
香港是英国在海外的最后殖民地。从1841到1997年,香港经历了150年的殖民统治。香港各阶层人民奋斗努力,创造了20世纪后期有活力的城邦城市。在1841到1945年的一百年间,香港形成了市区的格局和基础设施。城市建筑由萌芽走向成熟。1997年后,香港的主权回归中国,香港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实行 “一国两制”,将其有益经验传播于我国其他省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象征意义。“香港战后城市建筑研究- 探索大中华地区的现代建筑路径”在开题时制定了以下目标:.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香港建筑研究的学术框架,使得这一时期的建成作品、人物和背景资料可以在这一框架里进行编写; 以审视和历史的眼光描绘香港建筑,观照现代主义思想如何来到香港;展示香港建筑的独特风貌,在世界建筑史里确立香港的地位;为未来的 “历史遗迹” 保护提供现代建筑名单;为学校课程以及深入此专题的研究提供资料;为香港、亚洲和我国城市的发展提供经验教训。..本项研究着眼于1946年以来香港城市建筑的发展,将香港置身于亚洲和世界的格局中定位和观照,引入对建筑实践和规范的研究,从香港建筑开发的线索中,寻找对我国内地建设的教训、借鉴和启发。项目组着重研究了以下一些分课题:.(1)公共屋邨的历史和建设;(2)建筑师的源流;(3)公共建筑和现代主义的传播和继承;(4)高密度城市交通引导开发策略;(5)建筑条例对设计创作的影响;(6)旧建筑保护和绿色建筑; (7)商业建筑和海外建筑师; (8)私人住宅区。..本研究项目自2013年1月开始进行,为期四年,到2016年年底结束。项目小组系统探索了香港城市建筑在过去70年发生、发展的历程,针对关键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各个分课题写成10多篇论文,在海内外学术杂志发表和国际会议宣讲,总课题写成中文繁体、简体和英文三部专著。通过对香港城市建筑的研究,我们找到了对内地建设的有益经验,并且拓展新的方向。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6
期刊:世界建筑
影响因子:--
作者:薛求理;谭峥;肖映博
通讯作者:肖映博
DOI:--
发表时间:--
期刊:新建筑
影响因子:--
作者:谭峥
通讯作者:谭峥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建筑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薛求理;谭峥
通讯作者:谭峥
DOI:--
发表时间:2016
期刊:城市规划
影响因子:--
作者:殷子渊;薛求理
通讯作者:薛求理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Journal of Urban Design
影响因子:2.1
作者:Tan Zheng;Charlie Q. L. Xue;
通讯作者:
中国援外建筑研究 1960-2015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