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快速扫描循环伏安法量测多巴胺基线浓度以评估微透析「零净通量法」的误差
批准号:
31171092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55.0 万元
负责人:
陈致铠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C1105.整合生理学与整合生物学
结题年份:
2015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沈建新、陈美珍、倪昊、李亮、杨选军、蔡玉洁、陈希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微透析「零净通量法」是一种广被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近年相关研究认为微透析探针殖入脑组织可能对神经递质的释放与吸收造成不对称的损伤(微透析探针破坏神经递质的释放程度远大于破坏其吸收程度),因此微透析有可能低估了神经递质实际的胞外生物浓度。鉴于微透析技术广泛运用于神经科学、药理学、药物动力学、甚至肿瘤研究,了解组织损伤对微透析采样的影响是重要的先决条件。本研究将系统化评估微透析探针殖入速度对组织所造成的发炎反应及神经突触的效能损伤,以电生理比较损伤组织内的神经元活性和突触信号传导效能,以离子选择性电极评估探针周边组织的胞外信号传递,用碳纤微电极配合快速扫描循环伏安法及改良的多巴胺动力模型探讨高频电刺激下多巴胺动态释放和再回收效率与其相关受体的偶联调控,独立决定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基线平均浓度,以此检测微透析「零净通量法」量测活体动物脑内神经递质浓度的误差范围。
英文摘要
微透析是一种广被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本研究评估微透析探针对组织所造成的发炎反应及神经突触的效能损伤,以离子选择性电极评估探针周边组织的胞外信号传递,用改良的多巴胺动力模型探讨高频电刺激下多巴胺动态释放和再回收效率与其相关受体的偶联调控,以决定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胞外平均浓度。研究发现微透析探针对组织所造成的伤害可经由减缓微透析探针植如的速度得到最大的缓解,我们提出一新的多巴胺动力模型,模型内容包括了高频电刺激下多巴胺的释放,扩散,及再回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胞外多巴胺浓度经由激活前突触自受体(autoreceptor)对多巴胺释放的调控。此模型可解释在纹状体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多巴胺动力学的现象。在胞外扩散方面我们提出一个新的以正弦函数释放胞外离子探针并以测量其扩散浓度变化用以测量动态胞外空间分率及扩散曲度的方法,并根据此方法申请了发明专利。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皮层扩散性抑制发生时,胞外空间分率及扩散曲度的方法在病理态可独立自主调控。此新的方法及研究结果可为脑胞外空间作为调控急性病理态下的胞外信号传递提供重要的新知识。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5
期刊:J Biomed Mater Res A
影响因子:--
作者:Xiangyu Liu;Jianfu Ye;Wei Li;Kaitian Xu
通讯作者:Kaitian Xu
DOI:10.1016/j.biomaterials.2014.02.013
发表时间:2014-05-01
期刊:BIOMATERIALS
影响因子:14
作者:Niu, Yuqing;Chen, Kevin C.;Xu, Kaitian
通讯作者:Xu, Kaitian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PLos One
影响因子:3.7
作者:Kevin (Zhi Kai) C. Chen;Honglin Xie;Yujie Cai
通讯作者:Yujie Cai
Alternating block polyurethanes based on PCL and PEG as potential nerve regeneration materials
基于PCL和PEG的交替嵌段聚氨酯作为潜在的神经再生材料
DOI:10.1002/jbm.a.34732
发表时间:2014-03-01
期刊: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A
影响因子:4.9
作者:Li, Guangyao;Li, Dandan;Xu, Kaitian
通讯作者:Xu, Kaitian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Acta Biomaterialia
影响因子:9.7
作者:Liang Li;Ying Dong;Guo Qiang Chen;Kevin (Zhi Kai) C Chen
通讯作者:Kevin (Zhi Kai) C Chen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item.name}}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