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族间文化认同水平测度、维度分解及机制构建
结题报告
批准号:
71563048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31.0 万元
负责人:
陈小昆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G0307.金融经济
结题年份:
2019
批准年份:
2015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殷琼、焦若薇、居来提•色依提、巴哈提牙尔•米吉提、成丽霞、王芝皓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文化“提供了一种解释人的动机和行为的框架”,民族间文化的认同具备“调节冲突、维持平衡”的能力。因此,“文化的认同是文化和谐的基石,文化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标识”。新疆民族间文化差异较大,将差异具象化、寻其根源并构建认同机制,对新疆长治久安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新疆社会现实出发,依据心理学、社会学有关理论, 利用Likert量表调查数据,将文化认同具象化;借助描述统计、列联分析等手段揭示文化差异的总体水平和内部结构;依据文献及“冰山理论”,将文化差异分解为“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民族身份”四个“意识”维度,构建影响文化认同的理论机制;运用结构方程、有序probit模型,探寻文化认同影响机制中各因素的现实交互,构建影响文化认同的现实机制;结合“和谐新疆”要求,构建以“法制文化塑造”为核心的文化认同和谐机制。本研究将为新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支撑。
英文摘要
Culture “provides a framework to explain the motivation and behavior of people” .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has the ability to “adjust the conflict and keep a balance”. Therefore, “cultural ident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cultural harmony, which, in turn, is the identity of social harmony” . The differences of national culture in Xinjiang are huge.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pecify the differences, find the roots and build the identity mechanism for the long-term stability in Xinjiang. This research, based on relevant theories of psychology and sociology, will specify the cultural identity by employing Likert scale survey data from the social reality in Xinjiang. Then it will the reveal overall level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y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ntingency analysis. And what’s more,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and “Iceberg Theory”, the research will decompos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to four “consciousness” dimensions, that is, language, custom, religion and national identity to build the theory mechanism that influences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addition, by employing structural equation and ordered probit model, it will search for the reality interaction of each factor in cultural identity influence mechanism to building reality mechanism that influences the cultural identity. Finall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harmonious Xinjiang”, it will build cultural identity harmonious mechanism which makes the “shape of the legal culture” as the core. In a word,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king modern culture as the lead” in Xinjiang.
前些年,新疆频发的暴力恐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安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从文化的视角探讨其根源。文献表明:民族间文化认同度与其民族间和谐相处度以及多元社会的稳定度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新疆民族间文化认同程度差异较大(两者相差12个百分点),汉族对他文化的认同度高于少数民族对他文化的认同度。25岁以下、文化程度较高、经济发达地区的汉族被调查者对他文化的认同度较高;25岁以下、城镇、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他文化的认同水平较低,教育程度对他文化的认同度没有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身份”和“历史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对新疆民族间的文化认同存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影响新疆民族间文化认同的直接因素具有差异性,间接因素具有同质性;综合来看,历史认同、民族身份和风俗习惯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民族身份又为重中之重。具而言之,影响汉民族文化认同的直接因素为民族身份(46.3%)、历史认同(26.5%)、风俗习惯(12.4%)、语言文字(8.5%)和宗教信仰(6.4%);影响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的直接因素为历史认同(36.8%)、民族身份(35.9%)和风俗习惯(13.5%)。影响两者的间接因素均为民族身份、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因而,缩小文化差异,首先要弱化民族身份,强调公民意识,而公民意识的本质是法律意识。.研究表明:新疆居民法制意识总体水平较低,其法制意识“高”的比例不足38%;从知晓、认同和践行三个维度看,居民法制的“知晓度”最低,只有25%,居民法制的“认同度”最高,达到了75%。新疆居民的法制意识受性别、年龄、学历和宗教信仰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26-35岁群体的法制意识最低,学历并未对法制意识的提升起到应有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新疆居民法制的“践行度”对其法制意识的影响最大,达到64.81%,“认同度”对其影响最小为11.57%;法制的“践行度”对新疆居民法制意识100%为直接影响,而法制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对新疆居民法制意识的影响均为间接影响。.为此,应从提升公民法制的知晓度入手,通过认同度的提升,达到践行度的提升;最终通过新疆居民法制意识的提升,缩小新疆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夯实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石。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5
期刊:文化认同; 民族; 和谐
影响因子:--
作者:王雯;李雪梅;陈小昆等
通讯作者:陈小昆等
DOI:--
发表时间:2016
期刊:新疆财经
影响因子:--
作者:王建军;杨辉平;虎晓坪
通讯作者:虎晓坪
DOI:--
发表时间:2015
期刊:新疆财经
影响因子:--
作者:焦若薇;贺翔宇
通讯作者:贺翔宇
DOI:--
发表时间:2020
期刊: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自 然 科 学 版)
影响因子:--
作者:王芝皓
通讯作者:王芝皓
DOI:--
发表时间:2017
期刊: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甘海燕;王静怡
通讯作者:王静怡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