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功能、发育环境与疫苗接种失败及HBV慢性感染发生机制研究

批准号:
81071344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负责人:
谢尧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2103.肝炎病毒与感染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10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李明慧、田敬华、邱国华、赵辉、易为、刘凤、路遥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本课题主要研究HBV阳性母亲所生的不同HBeAg状态(阳性和阴性)生新生儿静脉和脐带血pDC分布频数、功能分子的表达及IFN-a的分泌能力;探讨HBV蛋白(HBeAg和HBsAg)对免疫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pDC对病毒蛋白吞噬能力的变化,HBsAg对pDC功能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对pDC数量和成熟的影响,阐明新生儿免疫细胞功能的基础状态;HBeAg的存在对免疫环境特别是pDC分化和成熟及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及其机制;HBsAg单独和HBeAg存在时刺激pDC功能的变化与乙肝疫苗接种的应答相关性,导致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因素和机制。阐明免疫功能特别是pDC功能变化与HBV慢性感染发生的作用和关键因子。为有效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和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慢性HBV感染患者的治疗奠定基础。
英文摘要
我国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流行地区,HBV感染的慢性化是HBV与宿主免疫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以浆样树突状细胞(pDC)的功能最为重要,pDC功能低下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键因素,研究pDC功能及其发育环境对阐明HBV感染慢性机制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HBV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脐带血中包括pDC、NK细胞和Treg细胞基础状态的频数,pDC功能分子(CD80/CD83/CD86、TLR-9的表达和IFN-α的分泌)进行了研究,并在体外常规培养基环境培养脐带血单核细胞(CBMC)和全血培养条件下,与健康成年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急性乙型肝炎恢复人群相比较,分别研究了HBV蛋白(HBeAg和HBsAg)及CpG刺激培养下,pDC功能的变化、凋亡和IFN-α分泌,比较HBsAg、HBeAg和CpG对免疫细胞的刺激能力。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对全血中还是分离的CBMC和PBMC进行检查,均显示新生儿的pDC、NK细胞和Treg细胞频数,且CD83、CD86阳性细胞全、TLR-9的表达也低于均低于健康成年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急性乙型肝炎恢复人群。. 在体外全血培养或对CBMC和PBMC培养,HBsAg、HBeAg和CpG刺激培养均可显著刺激pDC功能分子的表达,刺激能力以HBeAg>HBsAg>CpG。在CBMC和PBMC培养中,新生儿pDC对刺激培养的反应与成年人显示,CD80、CD83和CD86分子的表达无差异。不同HBV感染状态母亲所生新生儿组间的pDC频数及功能分子的表达,NK细胞和Treg细胞无差异。. 在全血培养中,新生儿脐血全血体外刺激试验结果发现经HBsAg、HBeAg、HBsAg+HBeAg刺激后,pDC表面CD80、CD83、CD86以及TLR-9表达均较未刺激组明显增加。经HBsAg+HBeAg联合刺激后脐血pDC表面分子的表达增加幅度均高于HBsAg组;HBeAg刺激后CD80、CD83、TLR-9的表达增加幅度均高于HBsAg刺激组,CPG刺激后pDC表面CD80、CD83、TLR-9表达增加幅度均低于其他刺激组。与CMBC和PBMC培养不同,虽然HBsAg、HBeAg、HBsAg+HBeAg刺激后新生儿pDC表面CD80、CD83和CD86表达显著增加,但其增加幅度显著低于成年人群,特别是低于急性乙肝恢复者。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CpG motif 脱氧寡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s)激活慢性HBV感染者免疫细胞功能的研究
- 批准号:30471520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20.0万元
- 批准年份:2004
- 负责人:谢尧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