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与排斥作用竞争下耦合系统的自组织动力学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765008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3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2503.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Many collective behaviors of biology systems in nature are related to the mutu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b-units of the whole system. Various types of synchronization and oscillation death in the attractively and repulsively coupled nonlinear oscillators are the inner regimes of the collective behaviors. In this project, the effects of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attractive and repulsive couplings on the self- organization dynamics, such as synchronization and oscillation death, are explored in detail. The stability conditions of the synchronization and oscillation death a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stability analysis with competition of attractive and repulsive couplings. The characters and universal principles of the pattern formations and multi-stable states which are generated after the stability loss of various synchronization and oscillation death in the complex networks are revealed.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the number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two kinds of couplings on the synchronization dynamics of the complex networks are explored. The results are significant on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biological rhythm, preventing the diseases of cardiac and neural.
自然界中,许多生物系统的集群行为与系统中各单元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吸引与排斥作用下的各种同步、振荡死亡等动力学是许多集群行为的内在机制。本项目在相互吸引作用的耦合非全同混沌振子中引入排斥作用,研究排斥与吸引两种作用的相互竞争对耦合非全同混沌振子的各种同步、振荡死亡等自组织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确定耦合非全同混沌振子在这两种相互作用竞争下,反向同步、爆发式同步和振荡死亡的稳定性条件,并揭示两者在失稳前后形成各类斑图结构和多稳态的内在机制。探索复杂网络中,这两种耦合作用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对整个网络的同步和去同步斑图的影响,并确定普适规律。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对理解生物节律的形成与控制,防治神经、心脏之类疾病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结项摘要

自然界中,许多生物系统的集群行为与系统中各单元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密切相关。耦合振子系统中吸引与排斥作用下的各种同步、振荡死亡等动力学是许多集群行为的内在机制。本项目主要成果有(1)相互吸引作用的耦合非全同混沌振子中引入排斥作用,研究排斥与吸引两种作用的相互竞争对耦合非全同混沌振子的各种同步、振荡死亡等自组织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确定耦合非全同混沌振子在这两种相互作用竞争下产生幅度奇异态和死亡奇异态、爆发式同步和振荡死亡的稳定性条件。(2)研究了周期耦合变化的耦合作用对耦合振子系统振荡死亡的影响。通过在两个耦合系统中引入周期变化的耦合强度,发现在小变化幅度时,随着变化频率的增加,耦合振子系统的振荡死亡区间会增加,而在大变化幅度时,随着变化频率的增加,耦合振子的振荡死亡区间减小。并利用条件李雅谱诺夫指数确定了振幅死亡的稳定区域。(3)有源滤波器的耦合作用下,有源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和放大/衰减系数等参数,对耦合振子系统的振荡和振荡死亡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引入有源低通滤波器(LPAF),不同的参数(截止频率)和放大系数,使耦合振子系统实现从对称振荡死亡(OD)到非对称振荡死亡态的转换。通过固定点的存在性和稳定性分析,确定非对称固定点的存在性和相应的稳定的参数区间。从理论上预测实现从对称振荡死亡(OD)到非对称振荡死亡态所需的参数区间,如低通滤波器所需的截止频率和有源器件的放大系数,耦合振子的自然频率,耦合作用强度等参数的取值范围。(4)分析了电感耦合电路振子系统中的反向同步与中心旋转反向同步动力学行为。当两个电路振子系统通过互感器耦合时,若互感器是顺接时,耦合强度的增加可以使耦合系统产生反向同步,而当互感器反接时,耦合强度的增加可以使耦合系统产生旋转反向同步。.在项目执行中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在国际和国内主流物理学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7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参加学术会议9次。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1)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3)
专利数量(4)
Stable amplitude chimera states and chimera death in repulsively coupled chaotic oscillators
排斥耦合混沌振荡器中的稳定振幅嵌合体状态和嵌合体死亡
  • DOI:
    10.1007/s11071-018-4244-8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Nonlinear Dynamics
  • 影响因子:
    5.6
  • 作者:
    Xiao Guibao;Lan Yueheng;Xiao Jinghua;Liu Weiqing;Xiao Jinghua;Liu WQ;Xiao JH
  • 通讯作者:
    Xiao JH
Experimental study on dynamics of the clapping coupling system
拍击耦合系统动力学实验研究
  • DOI:
    10.1209/0295-5075/129/60004
  • 发表时间:
    2020-04
  • 期刊:
    EPL
  • 影响因子:
    1.8
  • 作者:
    Su Shilan;Xiao Jinghua;Liu Weiqing;Wu Ye
  • 通讯作者:
    Wu Ye
复杂网络中时间尺度对耦合振子振幅死亡的影响
  • DOI:
    10.16366/j.cnki.1000-2367.2021.05.006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维清;吴徽
  • 通讯作者:
    吴徽
Coexistence of oscillation and quenching states: Effect of low-pass active filtering in coupled oscillators
振荡和猝灭状态的共存:耦合振荡器中低通有源滤波的影响
  • DOI:
    10.1063/1.5093919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Chaos
  • 影响因子:
    2.9
  • 作者:
    Lei Xiaoqi;Liu Weiqing;Zou Wei;Kurths Juergen
  • 通讯作者:
    Kurths Juergen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of clapping rhythms in mutual interacting individuals
相互互动个体拍手节奏的同步机制
  • DOI:
    10.1088/1674-1056/abb30a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Chinese Physics B
  • 影响因子:
    1.7
  • 作者:
    Shi-Lan Su;Jing-Hua Xiao;Wei-Qing Liu;Ye Wu
  • 通讯作者:
    Ye Wu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不同边界条件下频率空间排列对耦合振子振荡死亡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维清;蓝晶;钟建环;朱云
  • 通讯作者:
    朱云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multirhythmic pattern in chains of Rossler circuits
罗斯勒电路链中多节律模式的实验观察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Chinese Physics B
  • 影响因子:
    1.7
  • 作者:
    刘维清
  • 通讯作者:
    刘维清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刘维清的其他基金

频率空间重排下耦合系统的优化减振机制研究
  • 批准号:
    11262006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52.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耦合振子振幅死亡动力学的研究
  • 批准号:
    10947117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3.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