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肾性尿崩症的基因突变检测及药物伴侣治疗的功能研究

批准号:
81170724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14.0 万元
负责人:
顾锋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0702.松果体、下丘脑、垂体及相关疾病
结题年份:
2012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聂敏、段炼、岑晶、田丹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遗传性肾性尿崩症是一组单基因遗传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缓、肾衰甚至死亡,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包括该病在内的蛋白错构疾病研究已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拟对15个遗传性肾性尿崩症家系进行AVPR2和AQP2基因检测,筛查出可能的基因突变位点及类型,为临床上早期诊断并尽早干预提供重要的依据;对于尚未发现基因突变位点的肾性尿崩症患者寻找新的致病基因。通过建立体外真核细胞表达系统及给予药物伴侣托伐普坦干预后,观察野生型及不同突变基因对编码蛋白合成、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分析基因突变位点及类型-蛋白表达及功能-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试图从激素-受体-受体后不同环节进一步阐明遗传性尿崩症的发病机制和遗传学特征,为开拓新的药物伴侣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策略和作用靶点,并为其他G-蛋白耦联受体相关疾病提供结构功能研究模型及诊治基础。
英文摘要
遗传性肾性尿崩症是一组单基因遗传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缓、肾衰甚至死亡,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包括该病在内的蛋白错构疾病研究已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本研究组对目前收治的CNDI先证者20例及其家系成员共66例行AVPR2和AQP2基因突变检测,筛查到 13 例明确的AVPR2基因突变,2 例AQP2基因突变及1例可疑 AVPR2 基因异常(考虑片段缺失或插入)。对该16例患者的基因型与表型关联分析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导致截短蛋白的产生,可能是遗传性尿崩症患者临床症状较重的原因。此外,还成功构建了重组野生型V2R质粒(pcDNA4_myc_his A_hV2R),并通过定点诱变技术分别构建出含M123K,C192R,L313R和P322S的突变型V2R质粒。相关体外表达研究结果显示:AVPR2基因错义突变(M123K,C192R,L313R和P322S)使转染的HEK293T细胞中cAMP的生成量下降,突变受体功能障碍。至于具体作用机制,还需通过建立的体外真核细胞表达系统及给予药物伴侣托伐普坦干预后,观察野生型及不同突变基因对编码蛋白合成、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分析基因突变位点及类型—蛋白表达及功能—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试图从激素—受体—受体后不同环节进一步阐明遗传性尿崩症的发病机制和遗传学特征,为开拓新的药物伴侣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策略和作用靶点,并为其他G-蛋白耦联受体相关疾病提供结构功能研究模型及诊治基础。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中国家系新发AQP2突变致遗传性肾性尿崩症(HNDI)的分子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作用的体内外研究
- 批准号:81670814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60.0万元
- 批准年份:2016
- 负责人:顾锋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