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Bombyx mori)非编码小RNA的鉴定及其在重要发育阶段中的调控机制研究
批准号:
31000578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18.0 万元
负责人:
俞晓敏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C0602.基因表达及非编码序列调控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10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周青、董玲丽、张国强、王磊、蔡亦梅、俞彩霞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非编码小RNA是一类内源产生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在真核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家蚕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和生物反应器,其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非编码小RNA的鉴定和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申请拟采取实验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已有对家蚕miRNA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家蚕非编码小RNA进行深度挖掘和调控机制的研究。该项目一方面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家蚕基因组中的非编码小RNA进行鉴定和分类,并且揭示若干非编码小RNA在家蚕重要发育阶段的表达量差异;另一方面对若干非编码小RNA在家蚕重要的发育阶段的功能和调控机制进行研究。该项目的研究价值在于,不仅有利于阐明家蚕基因组中的非编码小RNA,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应用非编码小RNA在基因调控层面研究家蚕重要的发育机制,鉴定出较为可信的靶基因并推广到蚕丝业的改良和持续发展研究中。
英文摘要
本项目采取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在已有对家蚕miRNA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非编码小RNA进行深度挖掘和调控机制的研究。该研究一方面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家蚕基因组中与转座子相关的非编码小RNA进行鉴定和分类,预测得到182个TE-miRNA,788个TE-siRNA和4990个TE-piRNA。并发现家蚕转座子BM1645呈现高表达,能够产生大量的miRNA,siRNA和piRNA。另一方面,基于miRNA差异表达实验,对若干miRNA在家蚕重要的发育阶段的功能和调控机制进行研究。该研究不仅有利于阐明家蚕基因组中的非编码小RNA,更有利于应用非编码小RNA在基因调控层面研究家蚕重要的发育过程。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Transposable-element associated small RNAs in Bombyx mori genome.
家蚕基因组中转座元件相关的小 RNA
DOI:10.1371/journal.pone.0036599
发表时间:2012
期刊:PloS one
影响因子:3.7
作者:Cai Y;Zhou Q;Yu C;Wang X;Hu S;Yu J;Yu X
通讯作者:Yu X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item.name}}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