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劣质煤热转化行为的过程解析及其有效和有害组分的协同调控
结题报告
批准号:
21176165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负责人:
常丽萍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B0815.能源化工
结题年份:
2015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郭清萍、侯艳鹏、宋健玲、王美君、杨会民、张玉龙、秦政、付春慧、杨云龙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我国对能源的严重依赖和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已造成优质煤供应艰巨的局面,如果不能有效利用丰富的劣质煤资源,我国快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保障和污染物减排将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何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情况下,基于劣质煤的热转化行为协同调控、充分发挥各组分的作用使煤利用效率最大化,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基于此进行的该申报课题,以高灰、高硫劣质煤为研究对象,热解过程中有效和有害成分的热转化行为为考察重点,构建新型反应装置以体现煤的热解本征特性,将煤的热解总包反应划分为煤基质体本身、挥发份之间以及挥发份与基体间的作用过程进行探讨,基于劣质煤中的碳、氢、氧、氮、硫和矿物质热转化过程的解析结果,按照煤质特性及其用途使目标产物和有害组分的定向转化得以协同调控。该课题在考察对象上的协调性和研究过程中的具体化有别于常规研究,实验结果在煤的分级转化和高效利用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英文摘要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能源和资源引起优质煤供应紧张的局面,对储量相对丰富的劣质煤资源进行清洁、合理利用是减轻资源保障和污染物排放压力的有效途径。依据劣质煤热转化行为协同调控、充分发挥各组分作用使煤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对环境影响最小化是本研究课题的目的。以我国典型的组成特性不同的高灰、高硫及高含水劣质煤为对象,热解过程中有效和有害成分的热转化行为为重点,构建了可测定煤热解生成的挥发分间、挥发分与半焦间相互作用的新型三管两段固定床反应装置和原位表征系统,揭示了挥发分与新生焦二次反应对硫变迁行为的显著影响;优选可能的有机含硫模型化合物,利用加拿大光源Soft X-ray Microcharacterization Beamline建立了30种以上不同形态硫模型化合物的X射线吸收光谱谱库,借助X-射线吸收光谱与传统程序升温热解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煤中形态硫的准确判定,首次将煤中硫划分到12种以上;通过不同煤阶和不同热解温度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原煤热解过程中形态硫的变迁和相互转化,揭示了各形态硫之间的内部转化规律,发现高硫煤中各形态硫热变迁的600oC温度转折点,得到了不同煤种中硫变迁行为的差异与煤种特性、岩相组成及矿物质组成等因素的关联;基于煤热分解同时存在挥发分与煤焦及其挥发分的相互作用,提出高有机硫焦煤和高挥发分低硫烟煤共热解调变硫变迁的途径;通过单种煤、配煤热解及单元热解实验中的主体产物及含硫成分分析,劣质煤中的碳、氢、氧、氮、硫和矿物质热转化过程的解析结果,获得了依据煤质特性及其用途使目标产物和有害组分定向转化、协同调控的可能途径;通过生物质和褐煤程序升温共热解过程的解析,发现协同效应使焦油产率增加,而挥发分与半焦间的相互作用是产生协同效应的主要因素,半焦的氧化反应性随褐煤比例的增加而降低,主要与生物质中的钾有关;通过褐煤脱水提质及其在该过程中孔结构与含氧官能团的变化与持水能力的分析,获得了相对合理的水分再吸附贡献关键因素的半定量方程,并确定了煤表面可能发生氧化的活性基团。项目实施过程中,已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2名,在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3名;研究结果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1项,申报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期刊论文18篇、会议论文20篇,其中SCI和EI收录30篇次。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10.1016/j.fuproc.2014.10.038
发表时间:2015-03
期刊: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
影响因子:7.5
作者:Meijun Wang;Li-juan Liu;Jiancheng Wang;L. Chang;Hui Wang;Yongfeng Hu
通讯作者:Meijun Wang;Li-juan Liu;Jiancheng Wang;L. Chang;Hui Wang;Yongfeng Hu
The roles of iron-based addtives on the formation of NH3 and HCN during brown coal pyrolysis
铁基添加剂对褐煤热解过程中NH3和HCN形成的作用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影响因子:--
作者:Chunhui Fu;Meijun Wang;Xiurong Ren;Liping Chang
通讯作者:Liping Chang
DOI:10.1080/15567036.2011.555444
发表时间:2014-07
期刊:Energy Sources, Part A: Recovery, Ut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影响因子:--
作者:J. Wang;L. Chang
通讯作者:J. Wang;L. Chang
Effect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volatiles and char on sulfur transformation during brown coal upgrade by pyrolysis
褐煤热解提质过程中挥发物与焦炭相互作用对硫转化的影响
DOI:10.1016/j.fuel.2012.09.061
发表时间:2013-01-01
期刊:FUEL
影响因子:7.4
作者:Zhang, Yulong;Wang, Meijun;Chang, Liping
通讯作者:Chang, Liping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Journal of Fue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影响因子:--
作者:付春慧;常丽萍;谢克昌;WANG Mei-jun,FU Chun-hui,CHANG Li-ping,XIE Ke-chang(Key Labor
通讯作者:WANG Mei-jun,FU Chun-hui,CHANG Li-ping,XIE Ke-chang(Key Labor
基于煤分子空间结构演变的炼焦煤炭化成焦机制研究
  • 批准号:
    22378291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0万元
  • 批准年份:
    2023
  • 负责人:
    常丽萍
  • 依托单位:
高硫煤炼焦过程及焦炭多元化利用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 批准号:
    U1910201
  • 项目类别:
    联合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9.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9
  • 负责人:
    常丽萍
  • 依托单位:
气化焦的制备工艺、结构演变和反应性的内在关联
  • 批准号:
    U1510111
  • 项目类别:
    联合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55.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5
  • 负责人:
    常丽萍
  • 依托单位:
基于硫赋存形态及其热变迁行为的高硫煤脱硫机理研究
  • 批准号:
    U1261110
  • 项目类别:
    联合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60.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2
  • 负责人:
    常丽萍
  • 依托单位:
煤热解/气化中无机物对碳氢氧有效利用和硫氮定向转化的作用机理研究
  • 批准号:
    20776092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30.0万元
  • 批准年份:
    2007
  • 负责人:
    常丽萍
  • 依托单位:
影响煤气化过程中氮化物迁移主要因素的研究
  • 批准号:
    2027604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18.0万元
  • 批准年份:
    2002
  • 负责人:
    常丽萍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