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冲击降低SWL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膜PS残基外翻及CBMs表达上调
结题报告
批准号:
81000293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负责人:
薛玉泉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0508.泌尿系结石与感染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10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甘为民、曾津、周礼乾、周翰宗、郑鹏毅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体外震波碎石造成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及其治疗后结石高复发率是困扰泌尿外科的重要难题,我们前期研究发现:体外冲击波在治疗结石同时造成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残基(PS)外翻及晶体粘附分子(CMBs)表达上调是促进细胞-晶体粘附的重要机制;因此,我们推测:采用有针对性的手段减轻冲击波所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就有可能降低体外震波碎石后结石复发率;预冲击是一种特殊的缺血预处理手段,它首先采用低能量的冲击波作用于机体,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上调机体热休克蛋白HSP70等的表达,进而对随后的高能冲击波损伤产生有针对性的耐受;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低能量冲击波预处理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及SD大鼠肾脏,对比预冲击组与对照组细胞接受高能冲击波损伤后,细胞膜PS残基外翻及CMBs表达的差异,明确预冲击对于对于降低细胞-晶体粘附的效果;为进一步寻求有效降低体外震波碎石术后结石复发率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英文摘要
体外震波碎石是泌尿系结石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与经皮肾镜及输尿管镜(包括输尿管软镜)碎石相比,其结石清除率不及后两者是不争的事实,体外碎石最大的优势在于“微创”,但近年来,海量的文献及临床经验不断证明,体外碎石、特别是反复的碎石对肾脏的损伤不容忽视,且随着输尿管镜和经皮肾镜碎石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后两者的创伤性也不断减小,在结石清除率优先的前提下,体外碎石微创的优势已不如往日那么突出。本研究目的在于证实低能量冲击波预处理对于降低体外碎石造成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利用动物实验条件可以控制的优点,研究冲击波预处理对于冲击波治疗导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且测定预冲击的最佳能量、次数、时间点等参数。A组为正常对照组,所有A组大鼠整个实验过程中给予正常饮食,不接受麻醉、手术处理,不接受冲击波处理;B组为手术对照组,用10%水合氯醛溶液40mg/100g体重腹腔麻醉,左肾头微侧系膜各放置一个银夹,不接受冲击波处理;C组为预冲击对照组,接受麻醉、左肾手术放置银夹,接受冲击波预处理,但不接受治疗量冲击波处理;D组为治疗冲击组,接受麻醉、左肾放置银夹,接受治疗量冲击,无预冲击处理;E-P组为预冲击组,除了接受D组的处理外,在治疗量冲击之前接受不同剂量的冲击波预处理。动物手术放置银夹,恢复一周后,腹腔麻醉,按照不同分组给予不同的冲击波处理。冲击波处理后36小时处死大鼠取血标本和肾脏标本。结果证明:低剂量冲击波预处理降低体外碎石造成的肾损伤的简单、有效方法。适量的冲击波预处理在合适的时间可以减轻治疗量冲击波对大鼠肾脏的损伤;表现为相对于治疗冲击血iNOS活力值降低、肾组织iNOS抗原阳性表达比率降低和肾细胞凋亡率降低;.预冲击可以降低大鼠尿液中的NAG/Cr和肾组织中的MDA,起到保护大鼠肾脏的作用;改变预冲击的间隔时间、次数和能量可以产生不同的保护作用;预冲击对大鼠肾脏发挥保护作用的最佳能量为14kv,最佳次数为100~200次,与治疗量冲击的最佳时间间隔为0~30分钟。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