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日侧重联极光的多波段观测和产生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40974103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45.0 万元
负责人:
杨惠根
学科分类:
D0411.空间物理学
结题年份:
2012
批准年份:
2009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胡泽骏、黄德宏、丘琪、邢赞扬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利用中国北极黄河站和南极中山站日侧极光观测上的地理优势及其十多年的连续多波段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分量重联和反平行重联等不同重联过程发生时日侧极光的多波段观测特征;通过选择典型日侧重联极光事件,联合IMAGE卫星的质子极光、多波段地面极光观测、Cluster/Double Star/THEMIS卫星的磁层探测、DMSP/REIMEI卫星以及SuperDARN/EISCAT雷达的电离层探测,确定影响日侧极光形态和光谱特征的关键重联物理参量,理论分析重联极光的电离层和磁层特征,探索日侧重联极光的形成机制。
英文摘要
利用北极黄河站的全天空多波段极光观测,获得日侧极光在557.7和630.0nm波段上的平均强度的综观分布。日侧极光卵可以划分成5个极光活动区:晨侧(Da,06:00-07:30 MLT)和昏侧(Du,15:30-17:00 MLT)的绿色极光扇区,午前(W, 07:30-10:00 MLT)和午后(H, 13:00-15:30 MLT)557.7和630.0nm极光激发峰值区,正午(M,10:00-13:00)绿色极光激发间隙区。利用磁层模型,通过磁力线追踪,确认日侧极光活动区对应的磁层边界层源区:极光卵午前0900MLT和午后1500MLT区域分别对应着磁层边界层午前/午后扇区,而极光卵0630MLT和1600MLT极光活动区分别对应着晨侧和昏侧磁层边界层区域。进一步研究发现行星际空间环境对各个极光活动区日侧极光激发具有明显的调制作用:1)日侧630.0nm极光强度对Kan-Lee电场的增强而增强,并且日侧09MLT和15MLT区域内,红色极光在行星际时钟角90°和270°时出现激发峰值,而10-13MLT扇区的红色极光主要在90-270°之间激发。这分别与午前/午后高纬磁层顶发生的反平行重联过程以及日下点分量磁重联过程有关。2)半球间电场(Ez=By×Vsw)产生的上行场向电流对午后1530-1700MLT扇区的557.7nm极光的激发强度具有调制作用,当By是昏晨向时,极光强度随Ez的增强而增强。此外半球间电场能对正午的cusp-mantle电流体系具有调制作用,导致正午630.0nm极光激发强度随|Ez|的增强而增强。.此外,我们研究了在0900-1500磁地方时范围内发生的 PMAFs发生率对太阳风参数及行星际条件的依赖性关系。我们观测到59%,60%和57%的PMAFs事件分别发生在负向Bz,正向By和负向Bx的行星际磁场条件下。我们还发现PMAFs事件更倾向于发生在较大的IMF |Bx|期间。从PMAFs在磁地方时上的分布来看,在磁正午扇区有个明显的弱发生区,并且呈现出明显的与IMF By有关的午前-午后不对称性分布,这与重联的通量管在磁张力作用下的运动方向一致。我们首次观测到,这种午前-午后不对称性分布在Bz > 0时比Bz < 0时更加明显,这可能是尾瓣重联效应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了PMAFs不太可能是由太阳风动压脉动引起的,而是由脉动重联引起的。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Poleward moving auroral forms (PMAFs) observed at the Yellow River Station: A statistical study of its dependence on the solar wind conditions
黄河站观测到的向极移动的极光形态(PMAF):其对太阳风条件依赖性的统计研究
DOI:10.1016/j.jastp.2012.06.004
发表时间:2012-09
期刊: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
影响因子:1.9
作者:D. S. Han;Z. S. Wu;Z. J. Hu;Q. H. Zhang;Y. Kamide;H. Q. Hu;B. C. Zhang;J. M. Liu;D. H. Huang
通讯作者:D. H. Huang
DOI:10.5194/angeo-30-1297-2012
发表时间:2012-09
期刊:Annales Geophysicae
影响因子:1.9
作者:R. Shi;Desheng Han;B. Ni;Zejun Hu;Chen Zhou;X. Gu
通讯作者:R. Shi;Desheng Han;B. Ni;Zejun Hu;Chen Zhou;X. Gu
High-latitude reconnection effect observed at the dayside dip equator as a precursor of a sudden impulse
在向阳赤道观测到的高纬度重联效应是突然脉冲的前兆
DOI:10.1029/2009ja014787/abstract
发表时间:2010-08
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影响因子:--
作者:Han, D. -S.;Yang, H. -G.;Liang, J.;Iyemori, T.;Cowley, S. W. H.;Araki, T.
通讯作者:Araki, T.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极地研究
影响因子:--
作者:王倩;梁继民;胡泽骏
通讯作者:胡泽骏
Spatial texture based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of dayside aurora in all-sky images
基于空间纹理的全天空影像日间极光自动分类
DOI:10.1016/j.jastp.2010.01.011
发表时间:2010-04-01
期刊: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
影响因子:1.9
作者:Wang, Qian;Liang, Jimin;Yang, Huigen
通讯作者:Yang, Huigen
地球极隙区动力学研究
日侧冕状极光的分类及其产生机制研究
地球极隙区的电离层踪迹其动力学过程研究
午后极光的形态和发生机制研究
南极昭和站极光嘶声的共轭研究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