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HBV)新基因型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的研究
批准号:
30960326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1.0 万元
负责人:
方钟燎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3009.传染病流行病学
结题年份:
2012
批准年份:
2009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TimHarrison、董柏青、陈钦艳、王学燕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大约有4亿慢性HBV携带者,其中我国约占1.7 亿。慢性HBV感染可导致不同类型的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BV基因型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和种族分布特点,它与疾病进展和临床转归有关,不同的基因型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检测基因型有助于慢性HBV感染预后的判断,有助于抗病毒治疗的选择。. 最近,Tran 在越南、Olinger在老挝、我们在广西隆安县发现HBV新的基因型,但是,目前人类还不清楚这个新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意义。本研究将利用广西这个独有的现场,按现况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原理,用S 基因测序分型法抢先研究这个新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它在各类肝脏疾病的进展和临床转归上的意义,为下一步研究它对各种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提供基础,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英文摘要
有研究提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和种族分布特点,它与疾病进展和临床转归有关,不同基因型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检测基因型有助于慢性HBV感染预后的判断,有助于指导抗病毒治疗。HBV基因型I是新发现的基因型,人类对其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意义缺乏认识。. 本项目按现况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原理,研究它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各类肝脏疾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广西HBV基因型I流行率为3.4%,男性流行率显著高于女性流行率(5.1%与1.3%,X2=3.959,P<0.05),其分布与年龄无关,但与民族有关,仅见于汉族和壮族,流行率分别为4.5%和3.1%。它在广西的分布呈聚集性,即主要分布在隆安县(14.5%)、宾阳(15%)和那坡县(5%)这一带,远离这一带的地方如钦州、苍梧、三江县则没见流行。这个基因型属于I1亚型,它起源于广西隆安县,然后传到宾阳和那坡县,再传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这一发现为研究新基因型I对各种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提供了难得的研究现场,也为进一步追索新基因型I的来源和演变提供重要基础。. 基因型 I与肝功能异常无关,它的流行率与肝脏疾病的严重性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未发现它与肝脏疾病有关。它的血清学标记与其它基因型无显著性差异。与基因型C一样,基因型I与HBV核心基因启动子双突变、高病毒量有关。这一发现对慢性HBV感染者预后的判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总之,本研究首次摸清了HBV新基因型 I 在广西境内的流行病学特征;也首次查明了这个新基因型与各类肝脏疾病的关系,研究成果填补了人类对这个新基因型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意义认识的空白,研究成果处在国际领先地位。本项目共产生8篇学术论文,其中SCI论文3篇,核心期刊4篇,另有一篇已投稿Journal Hepatotogy,等待评审结果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miR-483-5p作为乙肝病毒双突变(1762T,1764A)株感染者肝癌高危标记物的前瞻性研究
- 批准号:81860595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38.0万元
- 批准年份:2018
- 负责人:方钟燎
- 依托单位:
宿主免疫基因多态性与乙肝病毒优势突变株选择的关联研究
- 批准号:81260439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55.0万元
- 批准年份:2012
- 负责人:方钟燎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item.name}}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