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智能体模型的SG与DR协作效益评估方法研究

批准号:
51307019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负责人:
于娜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E0704.电力系统与综合能源
结题年份:
2016
批准年份:
2013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黄大为、邵琳琳、周博、陈葚榆、曹康洋永、张宏博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智能电网(SG)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需求响应(DR)项目的实施。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准确评估智能电网技术支持下的需求响应效益,有助于SG的建设和DR项目的有序开展。本项目针对智能电网环境下需求响应效益评估问题开展研究,将提出智能电网技术支持下用户与电网互动响应特性的量化分析方法,以揭示各类用户需求响应新规律;分析智能电网中各主体之间的互动模式和协调特征,建立相应的多智能体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不同发展阶段的智能电网技术应用场景下需求响应对各方效益的影响,从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节能性多个角度,构建基于价值理论的智能电网与需求响应协作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智能电网规划与需求响应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英文摘要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grid(SG) improves the implement of the demand response(DR) progra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G the evaluation of the DR benefit supporting by the SG technolog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G and the DR program. In this project to solve the DR benefit evaluation problem, the quantified analyzing method for the interactiv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customer and the grid is presented to give the laws of customer demand response. The interact mode and co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among the agents in the SG are analyzed and the relative multi-agent system simul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DR's influence on each agent in SG applied technology scenario of different development periods. The SG and DR cooperation benefi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value theory will be established from the reliability, economic and the energy saving. Thus this project will take necessary technology support to the SG program and DR program.
根据自动需求响应特性设计了MAS,对各类用户及电网间的交互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评估自动需求响应行为的指标变量,以评价用户参与自动需求响应对用户本身和电网带来的效益。以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和过程工业用户为研究对象,针对每类用户参与自动需求响应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MAS和互动协调机制,并以不同用户所关注的响应信息为基础,根据不同的响应目标提出了相应的自动需求响应策略并建立了MAS中每个Agent模块的数学模型。其中,居民用户以平衡负荷曲线峰谷差最小和用户用电综合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商业用户以提高用电整体舒适度为目标,过程工业用户以研究周期内总发用电成本最小为目标。智能电网环境下的自动需求响应使用户更加灵活主动积极地响应各类用电信息,充分利用需求侧资源,对电网削峰填谷、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促进电网的智能化和互动化的发展。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5
期刊: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宗晓英;张志鹏;黄大为
通讯作者:黄大为
DOI:--
发表时间:2015
期刊:电力系统自动化
影响因子:--
作者:于娜;于乐征;李国庆
通讯作者:李国庆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于娜;于乐征;朱景明
通讯作者:朱景明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Lecture Not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影响因子:--
作者:于娜
通讯作者:于娜
DOI:--
发表时间:2015
期刊:广东电力
影响因子:--
作者:李晓明;黄大为;于娜
通讯作者:于娜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