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界面特性对多层膜纳米光栅线宽粗糙度的影响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47533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511.机械测试理论与技术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The precise measurement of the nanoscale linewidth is one of the core technologies for the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The measuring instruments, lik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tc., have intrinsic measurement errors, and they must be calibrated by the nanosclae length transfer standards to precisely determine the value of the nanoscale linewidth. The multilayer gratings are mainly used as length transfer standards whose length is less than 50 nm. The linewidth accuracy of the multilayer grating is mainly dependent on the line width roughness (LWR). The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requires that the LWR must be less than 4% of the linewidth. The interfacial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layer have the biggest influence on the LWR of multilayer grating. Previous studies focused on the interfacial roughness but neglected the contribution from the interfacial diffusion layer. Without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is issue, the LWR of multilayer gratings is still not low enough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14 nm length transfer standard. A new solution is proposed her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both interfacial diffusion layer and interfacial roughness on the LWR of multilayer grating. By controlling the fabrication parameters, the dependence of LWR on the interfacial diffusion layer and interfacial roughness is studied in isolation, which helps to find the direction for material selection and process optimization. Then the fabrication process is optimized to control the interfacial diffusion layer and interfacial roughness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optimal fabrication parameters that lead to the minimized LWR, the 14 nm multilayer grating transfer standard is prepared.
纳米级线宽尺寸的精确表征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核心技术之一。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量工具均存在误差,需使用纳米级长度传递标准校正,才能精确测定线宽尺寸。50nm以下长度传递标准主要使用多层膜光栅。多层膜光栅的线宽精度取决于线宽粗糙度的大小,大规模集成电路要求线宽粗糙度小于线宽的4%。薄膜界面特性是影响多层膜光栅线宽粗糙度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主要关注薄膜界面粗糙度的影响而忽略了薄膜界面扩散层的作用,认识不够全面;降低多层膜光栅线宽粗糙度的研究遇到了瓶颈,至今仍未能实现14nm多层膜光栅传递标准。本项目提出了综合考虑薄膜界面扩散层和界面粗糙度对多层膜光栅线宽粗糙度影响的新思路。通过制备工艺控制,孤立因素,分别研究界面扩散层和界面粗糙度对多层膜光栅线宽粗糙度的影响规律,明确薄膜材料选择和制备工艺的优化方向。探索综合控制界面扩散层和界面粗糙度的光栅制备技术,降低线宽粗糙度,研制14nm多层膜光栅传递标准。

结项摘要

纳米级线宽尺寸的精确表征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集成电路关键尺寸不断向亚十纳米尺度演进,亟需同步研制对应尺度的纳米线宽标准物质结构对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量工具进行误差校准从而为关键尺寸测量提供量值溯源。以多层膜光栅为主流线宽研制技术由于未综合考虑薄膜界面粗糙度与扩散层的影响,导致14nm及以下尺度的线宽标准物质研制遭遇瓶颈。基于此,本研究项目以研制线宽为14nm多层膜光栅传递标准为目标,开展了多层膜光栅技术中薄膜界面粗糙度和扩散层对线宽线边缘粗糙度的综合影响规律和协同控制方法研究,实现了项目预设的极低线边缘粗糙度的14nm线宽多层膜光栅结构的研制的目标。项目的特色研究成果有:(1)总结了多层膜线宽线边缘粗糙度的非对称特征,并基于此分析了界面粗糙度与扩散层对线边缘粗糙度对的协同作用机制与可控制备方法;(2)优选多层膜光栅材料对,优化薄膜沉积参数,将Si/SiO2光栅的线边缘粗糙度降低至仅0.12nm,并探索了高深宽比与均一稳定光栅结构的制备工艺;(3)全局优化光栅沉积、胶合切割、研磨抛光与湿法刻蚀等关键工艺,研制出线宽为14nm的多层膜光栅结构,并积极筹备申报国家标准物质。本项目执行期间均按研究计划实施,已经完成研究预设目标,所取得研究成果深化了多层膜光栅制备工艺中界面粗糙度与扩散层对线边缘粗糙度作用机理的认识,积极推进了14nm纳米线宽标准的研制与结构精细化,为更小尺度纳米线宽的研制与半导体器件关键尺寸表征提供了重要的标准物质参考。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2)
专利数量(3)
表面和亚表面特性对多层膜光栅成像对比度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计量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龙飞;王星睿;邓晓;程鑫彬
  • 通讯作者:
    程鑫彬
Asymmetric line edge roughness of multilayer grating reference materials
多层光栅参考材料的非对称线边缘粗糙度
  • DOI:
    10.1063/1.5009513
  • 发表时间:
    2018-03
  • 期刊:
    AIP Advances
  • 影响因子:
    1.6
  • 作者:
    Wang Xingrui;Cheng Xinbin;Zhang Longfei;Deng Xiao;Li Tongbao
  • 通讯作者:
    Li Tongbao
Optimization of Nano-Grating Pitch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Line Edge Roughness Analysis
基于线边缘粗糙度分析的纳米光栅节距评估方法优化
  • DOI:
    10.1515/msr-2017-0032
  • 发表时间:
    2017-12
  • 期刊:
    MEASUREMENT SCIENCE REVIEW
  • 影响因子:
    0.9
  • 作者:
    Chen Jie;Liu Jie;Wang Xingrui;Zhang Longfei;Deng Xiao;Cheng Xinbin;Li Tongbao
  • 通讯作者:
    Li Tongbao
Laser-focused Cr atomic deposition pitch standard as a reference standard
激光聚焦铬原子沉积间距标准作为参考标准
  • DOI:
    10.1016/j.sna.2014.11.006
  • 发表时间:
    2015-02-01
  • 期刊:
    SENSORS AND ACTUATORS A-PHYSICAL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Lei, Lihua;Li, Yuan;Li, Tongbao
  • 通讯作者:
    Li, Tongba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近红外激光薄膜的损伤特性与抗损伤性能提升研究
  • DOI:
    10.19328/j.cnki.1006-1630.2018.01.001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上海航天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焦宏飞;张学敏;程鑫彬;张锦龙;马彬;王占山
  • 通讯作者:
    王占山
节瘤缺陷激光损伤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谢凌云;程鑫彬;张锦龙;焦宏飞;马彬;丁涛;沈正祥;王占山
  • 通讯作者:
    王占山
不同工艺制备的人工节瘤的损伤生长特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红外与激光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宏平;程鑫彬;张锦龙;王占山;唐永建
  • 通讯作者:
    唐永建
一种抑制二倍频半波孔现象的短波通设计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光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鲍刚华;焦宏飞;程鑫彬;刘华松;王占山
  • 通讯作者:
    王占山
SiO_2/HfO_2高反射膜的研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程鑫彬;沈正祥;焦宏飞;马彬;张锦龙;丁涛;王占山
  • 通讯作者:
    王占山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程鑫彬的其他基金

现代光学应用中的光栅多层膜设计基础研究
  • 批准号:
    62111530053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15 万元
  • 项目类别: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准三维亚波长结构分光元件的耦合杂化效应研究和跨波段高效率调控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236 万元
  • 项目类别: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强激光薄膜器件
  • 批准号:
    61925504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激光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用双色、抗水、高损伤阈值多功能薄膜研究
  • 批准号:
    61008030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2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