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榛物种复合体中的杂交物种形成和群体基因组学进化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901326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610.林木遗传育种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9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20-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Hybridization not only leads to obscure species boundary, but also generates new species.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many genetic variations are shared among species of the Corylus heterophylla species complex. In this project, we aim to re-sequence genomes of all representative populations of this species complex, delimitate species boundary, test the hybrid speciation hypothesis of “C. sutchuenensis”. We will analyze the interspecific gene flow and illustrate the significance of hybridization in the reticulate evolutions of this species complex. We will clarify differences in population genomic evolution of the hybrid species and its two parental species. All the results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the diversification pattern of this species complex, which is useful for further utilization of the wild germplasm resources of hazelnuts.
杂交不仅会导致物种界限模糊,也会产生新的杂交物种。杂交个体和杂交物种都是极其重要的遗传资源。前期研究表明,平榛物种复合体内多个物种共享大量遗传变异信息,可能存在种间基因流导致的杂交个体和已经形成的杂交物种。本项目拟用群体基因组学方法解析平榛物种复合体的遗传谱系界限,整合形态聚类和生态位分析,确定物种界限;在此基础上,应用溯祖模拟方法等验证平榛物种复合体中独立物种‘川榛’的杂交起源;最后检查三个物种基因组群体水平的遗传进化有何区别。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榛属林木树种的遗传资源形成和相关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结项摘要

杂交不仅会促进物种形成,还会模糊种间的界限。本项目采用二倍体的平榛物种复合体作为研究对象,检验这一现象。本项目负责人首先对其进行居群水平上的全覆盖采样,开展了形态和遗传分析。这些样品共有127个居群,967个个体,覆盖了该复合体中的5种形态类型以及各形态类型在我国的整个分布范围。同时利用同质园实验确认相关类群的生殖隔离性状。初始的形态聚类分析只能较好地鉴别出滇榛、平榛和南方的川榛-武陵榛。但是,采用群体水平的SSR数据进行遗传结构分析,检测到四个明显的遗传分类簇(A、B、C和D),分别对应北方平榛、同域分布的两个南方遗传分类簇(B和C)以及滇榛;滇榛最先分化出来,且南方B的基因组组分杂交起源于南方C和北方平榛(A)。此外,结合形态变异和地理分布证据,还鉴定到三个杂交带居群。剔除这三个杂交带居群后,形态聚类分析明显将这四个遗传分类簇一一分开,且平榛和C的关键区分表型交替出现在B中或者B介于两者之间。针对平榛、川榛和武陵榛三个类群,项目负责人进一步开展了同质园实验,结果表明平榛和川榛在花期、落叶和坚果成熟所需时间上,存在显著的分化,直接导致了两者的生殖隔离(如物候隔离和生境隔离)。然而,B与平榛(A)共享早花和早落叶特征,且B与C坚果成熟所需时间基本一致,这使得B和C不适应北方环境,同时又能维持它们同域共存时的形态和遗传分类界限。整合这些新证据,B应该被推断为A和C杂交形成的物种,且该物种复合体中的四个遗传或形态分类簇应该代表四个独立的物种;利用模式标本作为参考,这四个物种分别被鉴定为平榛(A)、川榛(B)、武陵榛(C)和滇榛(D)。此外,基因组证据进一步检验了以上物种界定结论,且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海量数据也支持川榛的杂交起源。该项目强调整合推断物种界定、杂交后代或杂交带和杂交物种形成。所有的表型性状、生殖隔离性状以及检测到的杂交,都将为榛子的杂交育种和种植推广提供指导。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Rohdea wangiana (Asparag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southwestern Sichuan, China
Rohdea wangiana(天冬酰胺科),中国四川西南部的一新种
  • DOI:
    10.11646/phytotaxa.523.3.5
  • 发表时间:
    2021-10
  • 期刊:
    Phytotaxa
  • 影响因子:
    1.1
  • 作者:
    Feng Hui-zhe;Lu Zhi-Qiang;Han Qing-Xiang;Shen Heng-Lun
  • 通讯作者:
    Shen Heng-Lun
Rohdea changii (Asparag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Northwestern Yunnan, China
Rohdea changii(天冬酰胺科),中国云南西北部的一新种
  • DOI:
    10.11646/phytotaxa.508.1.9
  • 发表时间:
    2021-06
  • 期刊:
    Phytotaxa
  • 影响因子:
    1.1
  • 作者:
    Feng Hui-Zhe;Lu Zhi-Qiang
  • 通讯作者:
    Lu Zhi-Qiang
Species delimitation and hybridization history of a hazel species complex
榛树物种复合体的物种界定和杂交历史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Annals of Botany
  • 影响因子:
    4.2
  • 作者:
    Lu Zhi-Qiang;Sun Yong-Shuai;Li Ying;Yang Yong-Zhi;Wang Gai-Ni;Liu Jian-Quan
  • 通讯作者:
    Liu Jian-Quan
Carpinus gigabracteatus, a new species from southeast Yunnan, China
中国云南东南部的一新种巨额鹅耳枥(Carpinus gigabracteatus)
  • DOI:
    10.3897/phytokeys.145.49488
  • 发表时间:
    2020-04-10
  • 期刊:
    PHYTOKEYS
  • 影响因子:
    1.4
  • 作者:
    Lu, Zhiqiang
  • 通讯作者:
    Lu, Zhiqia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裂隙水作用下水利岩质边坡抗倾覆动力稳定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鲁志强;陈伟;徐伟然;邓琴;乔文号
  • 通讯作者:
    乔文号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