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窦内皮细胞AOC3基因在重症休克-复苏过程中的功能与调控机制
批准号:
81101419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2.0 万元
负责人:
姚骏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1701.创伤
结题年份:
2014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项洪刚、张育瑆、周海洋、汪军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重症难治性休克是指在应用输血、补液、血管活性药物、强心药物等各种治疗手段后仍未能抢救存活的休克状态。导致现有治疗方法失效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我们前期通过大鼠定压失血-补液模型模拟重症休克-复苏过程,并对休克前后大鼠肝脏组织进行差异基因筛查,发现AOC3基因为极限失血性休克条件下大鼠存活的重要因子。本项目拟通过休克模型构建及细胞培养等方式研究肝血窦内皮细胞AOC3基因的功能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探讨重症休克-复苏过程中肝血窦内皮细胞AOC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VAP-1表达的时间特征,低氧环境对AOC3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VAP-1蛋白表达量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的关系。以明确重症休克-复苏过程中AOC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VAP-1的表达量与微循环灌流障碍的关系,同时观察抑制VAP-1蛋白表达后重症休克大鼠24h生存率变化,以期为临床救治重症休克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英文摘要
AOC3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称为血管粘附蛋白-1(VAP-1),它的功能与重症休克期微循环障碍及血管反应降低有密切联系。 1)本实验成功构建“肝左外叶切除+定压35mmHg~45mmHg失血+1/2全血,3/2林格氏液回输”动物模型,结果发现重症失血性休克时肝脏组织AOC3基因的mRNA值、VAP-1蛋白水平以及血清sVAP-1SSAO活性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复苏后上述各值较休克组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对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使用20mg/kg的2-溴乙胺能使重症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的大鼠血压(复苏1小时和24小时后)显著升高,能显著提高小肠真毛细血管血流速度,而对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管径无显著影响,对小肠粘膜损伤的Chiu’s评分有显著改善,对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有显著改善,能提高休克大鼠24小时生存率(90%对60%)。2)成功建立AOC3过表达腺病毒载体(pIRES-EGFP-AOC3)作为体外实验载体,发现无论人肝血窦内皮细胞是否经重组腺病毒或空病毒转染,在低氧培养条件下其AOC3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常氧培养条件。缺氧条件下AOC3基因及编码蛋白中VAP-1诱导的白细胞粘附功能较常氧条件下显著升高,2-溴乙胺能显著抑制VAP-1诱导的白细胞粘附功能. 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失血性休克能刺激AOC3基因及编码蛋白VAP-1的表达,并发现缺氧是引起失血性休克中AOC3基因表达上调的重要因素;缺氧条件能诱导白细胞粘附功能显著提高,VAP-1/SSAO酶抑制剂能显著抑制这种诱导白细胞粘附功能上的增高,同时使用VAP-1/SSAO抑制剂能显著改善重症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的低血压以及微循环中的真毛细血管流速(而不是微血管管径),能显著改善小厂黏膜的损伤和细胞凋亡,能显著改善重症失血性休克及复苏过程中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微循环持续低灌流和顽固性低血压,提高24小时生存率。这为临床上辅助治疗重症失血性休克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全新而有用的方法。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5
期刊: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姚骏;易伟;张育瑆;钱琤;胡志前
通讯作者:胡志前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医学综述
影响因子:--
作者:易伟;姚骏;胡志前
通讯作者:胡志前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转化医学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张育瑆;黄云;王育红
通讯作者:王育红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item.name}}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