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迹扫掠下超高负荷涡轮叶片附面层特性及粗糙度流动控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176187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602.内流流体力学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1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2-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现代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中,为了追求更高的推重比,减少低压涡轮级(叶片)数已经是必然的趋势,这促使了低压涡轮叶片向超高升力(Zweiful数1.4以上)的设计方向发展。叶片吸力面逆压梯度不断地增加,再加上低压涡轮在高空巡航状态下工作时雷诺数较低,即使在引入了上游尾迹的扫掠作用后,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片内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流动分离,损失急剧增加。因此,亟需结合尾迹的扫掠作用,引入新的流动控制方法来抑制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片吸力面附面层的分离。叶片表面粗糙度流动控制是一种很好的能实现上述设想的控制策略。通过结合上游尾迹的周期性扫掠对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片吸力面附面层分离及转捩过程影响机制的认识,利用优化配置粗糙度大小和粗糙度位置,在尾迹周期性的扫掠下实现对分离点附近流动的控制,借助二者的耦合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叶片负荷,为下一代高推重比发动机的超高负荷低压涡轮的设计提供基础性技术支撑。

结项摘要

通过高负荷叶型设计减少低压涡轮叶片数目是减轻低压涡轮重量、提高发动机推重比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随着低压涡轮叶片负荷的进一步增大,叶片吸力面附面层内逆压梯度的增大不可避免,加之低压涡轮在高空巡航状态下工作时雷诺数较低,叶片表面附面层增厚并极易分离,而叶片表面附面层一旦分离,将导致损失急剧增加,涡轮效率急剧下降。随着航空发动机对高推重比的追求,超高升力、大转折角叶片成了低压涡轮设计的一个新趋势,对于这类Zweifel数1.4以上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片而言,如何深入理解叶片表面附面层的时空演化规律和内部流动机理,并采取一定的控制策略有效地控制低压涡轮叶片表面附面层的转捩和分离过程,特别是叶片表面的非再附式分离,将是低压涡轮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 本项目针对超高负荷低压涡轮附面层特性及流动控制问题,以具有不同负荷分布的超高负荷涡轮叶片(Zweifel数1.4)为研究对象,以平行于叶栅的等距圆柱扰动条平动模拟周期性尾迹扫掠,借助表面热膜、热线和静压探针等测试手段,同时辅以高精度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尾迹周期性扫掠下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片吸力面附面层的非定常表现,深入分析了尾迹与附面层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尾迹扫掠下叶片吸力面附面层非定常分离和转捩机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具有不同粗糙度大小和布置方式的粗糙度,深入研究了叶片表面粗糙度对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片吸力面附面层特性的影响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粗糙度流动控制、尾迹周期性扫掠和超高负荷低压涡轮附面层之间耦合作用机制,反复优化配置粗糙度参数,在尾迹周期性的扫掠下实现对分离点附近流动的控制,借助二者的耦合作用实现了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片附面层的分离流动控制,在不增加结构复杂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抑制超高负荷叶片吸力面附面层的层流分离,提高超高负荷叶片的气动性能,为下一代高推重比发动机的超高负荷低压涡轮的设计提供基础性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00公斤推力民用涡扇发动机中,达到了有效减少低压涡轮的零部件数和重量,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推重比的效果。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2)
专利数量(0)
U型槽对高负荷低压涡轮叶型攻角特性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航空动力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杜强;黄恩亮;卢新根;朱俊强
  • 通讯作者:
    朱俊强
Flow and Loss Mechanisms within an Inter-Turbine Duct
涡轮机间管道内的流动和损失机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AIAA Journal of Propulsion and Power
  • 影响因子:
    --
  • 作者:
    Xingen Lu;Han Ge;Junqiang Zhu
  • 通讯作者:
    Junqiang Zhu
Parametricnbsp;Studiesnbsp;ofnbsp;Pipenbsp;Diffusernbsp;onnbsp;Performancenbsp;ofnbsp;anbsp;Highlynbsp;Loadednbsp;Centrifugalnbsp;Compressor
参数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ASM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Gas Turbines and Power
  • 影响因子:
    --
  • 作者:
    Xingen Lu;Shenfeng Zhao;Cengwu Yang;Junqiang Zhu.
  • 通讯作者:
    Junqiang Zhu.
Effects of Periodic Wakes on the Boundary Layer Development on an Ultra-High-Lift Low Pressure Turbine Airfoil
周期性尾流对超高升力低压涡轮机翼型边界层发展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 Part A: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 影响因子:
    --
  • 作者:
    Xingen Lu;Yanfeng Zhang;Wei Li;Junqianf Zhu
  • 通讯作者:
    Junqianf Zhu
变工况下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片边界层被动控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航空动力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卢新根;朱俊强;ZHANG Bo1,2,LI Wei1,2,LU Xin-gen2,ZHU Jun-qiang2(1.Graduate U;2.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 通讯作者:
    2.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表面粗糙度的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片附面层控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航空动力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卢新根;李伟;付宇;董立辉
  • 通讯作者:
    董立辉
Experimental &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Stepped Tip Gaps for an Axial Compressor Rotor
实验性的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Journal of Power & Energy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卢新根;朱俊强
  • 通讯作者:
    朱俊强
来流条件对超高负荷低压涡轮附面层非定常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推进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雷志军;卢新根;赵胜丰;朱俊强
  • 通讯作者:
    朱俊强
新型消旋波瓣混合器射流掺混机理研究
  • DOI:
    10.13675/j.cnki.tjjs.2018.09.006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推进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柴猛;雷志军;张燕峰;卢新根;朱俊强
  • 通讯作者:
    朱俊强
高负荷离心压气机扩压器叶片前缘开槽流动机理研究
  • DOI:
    10.13675/j.cnki.tjjs.190111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推进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英杰;韩戈;李紫良;阳诚武;张燕峰;卢新根
  • 通讯作者:
    卢新根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卢新根的其他基金

超紧凑高低压涡轮过渡段内部复杂流动机理及一体化设计基础问题研究
  • 批准号:
    51476166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轴流压气机端区非定常复杂流动的组织与端壁剪裁调控
  • 批准号:
    50806073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2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