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气边界层内臭氧及其前体物垂直演变特征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705113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506.大气化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in China decreased recently, while ozone (O3)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and the exceedance caused by O3 in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summer enhanced significantly. The existed photochemical 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ies were mostly concluded based on the near-ground measurements, and ignored the impact of the vertical exchange for air pollutants in the boundary layer. This will influence the accur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strategies for controlling photochemical pollution. This study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photochemical pollution episodes 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of North China Plain, measuring the vertical profiles of ozone and its precursors (NOx and VOCs) in the boundary layer using small wireless sounding devices carried on the tethered balloon. We attempt to reveal the vertical evolution of VOCs reactivity, NO2/NO and VOCs/NOx, explore the effect of pollutants restored in the nocturnal residual layer on the daytime O3 pollution level, quantify the column concentrations of ozone and its precursors in the urban boundary layer. Meanwhile, the EKMA curve which is suitable to evaluate the O3 formation can be established using the column concentrations and can be used to compare with the traditional EKMA curves. Our study results will provide more accurat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photochemical pollution control policies.
近年来,我国大气颗粒物浓度下降,臭氧(O3)浓度升高,城市群区域夏季O3超标天数显著增加。现行光化学污染防治策略大多依据近地面观测结果制定,忽视了大气边界层内垂直交换对O3及其前体物污染水平的影响,这极有可能影响到防治措施制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以华北城市群区域光化学污染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留艇搭载小型化无线探测设备,对边界层内O3及其前体物(NOx和VOCs)的垂直廓线进行观测研究,旨在揭示VOCs活性、NO2/NO与VOCs/NOx的垂直结构及变化规律,探索夜间残留层中储存的污染物对白天O3污染水平的影响,量化边界层内O3及其前体物的柱总量,构建大气边界层内O3生成的EKMA曲线,并与传统的EKMA曲线进行比对研究,研究成果将为城市群区域大气光化学污染控制提供更加准确的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近年来,我国大气颗粒物浓度下降,臭氧(O3)浓度升高,城市群区域夏季O3超标天数显著增加。现行光化学污染防治策略大多依据近地面观测结果制定,忽视了大气边界层内垂直交换对O3及其前体物污染水平的影响,这极有可能影响到防治措施制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利用系留艇搭载小型化无线探测设备,对边界层内O3及其前体物的垂直廓线进行观测研究,旨在揭示VOCs活性、NO2/NO与VOCs/NOx的垂直结构及变化规律,探索夜间残留层中储存的污染物对白天O3污染水平的影响,量化边界层内O3及其前体物的柱总量,构建大气边界层内O3生成的EKMA曲线,并与传统的EKMA曲线进行比对研究。.项目执行期间,围绕研究目标发表SCI论文18篇;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2名;获得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创新贡献奖两项奖励。项目的重要结果及其科学意义如下:.(1)获取了大量大气边界层O3及其前体物垂直廓线数据,支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执行期间,总计开展4次系留气艇观测实验,获取分别获取O3、VOCs和NOx垂直梯度观测数据150、103和25条。观测数据提交到生态环境部,为评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供了数据支撑。.(2)残留层中存储的O3对第二天有显著贡献,平均可达30%。前一天生成的O3会存储在残留层中,难以降解,且会在第二天边界层打开时对流到近地面影响近地面O3浓度,其平均贡献可达30%。.(3)随高度升高,大气边界层内O3生成敏感性由VOCs控制转变为NOx控制。VOCs/NOx比值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表明,O3生成敏感性从近地面的VOCs控制转变成大气边界层上部的NOx控制。由于城市区域O3大部分在边界层上部生成,因此NOx的减排是区域光化学污染控制的关键。.(4)大幅减排NOx可有效遏制O3污染。基于长期探空观测发现,北京边界层上部O3浓度逐渐下降。这一现象表明了NOx下降对控制边界层上部O3浓度的决定性作用,从而论证了大幅减排NOx控制O3的可行性,为我国后续O3和颗粒物协同防控提供了先行经验。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2)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Vertically decreased VOC concentration and reactivity in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in winter over the North China Plain
华北平原冬季行星边界层VOC浓度和反应性垂直下降
  • DOI:
    10.1016/j.atmosres.2020.104930
  • 发表时间:
    2020-08-01
  • 期刊:
    ATMOSPHERIC RESEARCH
  • 影响因子:
    5.5
  • 作者:
    Wu, Shuang;Tang, Guiqian;Wang, Yuesi
  • 通讯作者:
    Wang, Yuesi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 in Jinan, an urban site in North China: Significant anthropogenic contributions to heavy pollution
中国北方城市济南的二次有机气溶胶:人为造成的重污染
  • DOI:
    10.1016/j.jes.2018.11.009
  • 发表时间:
    2019-06-01
  • 期刊: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影响因子:
    6.9
  • 作者:
    Liu, Yusi;Li, Xingru;Wang, Yuesi
  • 通讯作者:
    Wang, Yuesi
Observation and modeling of vertical carbon dioxide distribution in a heavily polluted suburban environment
严重污染的郊区环境中二氧化碳垂直分布的观测和建模
  • DOI:
    10.1080/16742834.2020.1746627
  • 发表时间:
    2020-04-10
  • 期刊: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 影响因子:
    2.3
  • 作者:
    BAO, Zhongxiu;HAN, Pengfei;YAO, Bo
  • 通讯作者:
    YAO, Bo
Impact of residual layer transport on air pollution in Beijing, China
残留层输送对北京空气污染的影响
  • DOI:
    10.1016/j.envpol.2020.116325
  • 发表时间:
    2021-02-15
  • 期刊: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影响因子:
    8.9
  • 作者:
    Liu, Yusi;Tang, Guiqian;Wang, Yuesi
  • 通讯作者:
    Wang, Yuesi
Evolution of boundary layer ozone in Shijiazhuang, a suburban site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华北平原郊区石家庄边界层臭氧演化
  • DOI:
    10.1016/j.jes.2019.02.016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影响因子:
    6.9
  • 作者:
    Zhao Wei;Tang Guiqian;Yu Huan;Yang Yang;Wang Yinghong;Wang Lili;An Junlin;Gao Wenkang;Hu Bo;Cheng Mengtian;An Xingqin;Li Xin;Wang Yuesi
  • 通讯作者:
    Wang Yues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拉萨夏季大气边界层气溶胶垂直结构特征
  •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112.21214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大气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若羽;卞建春;唐贵谦;李丹;白志宣;毛文书
  • 通讯作者:
    毛文书
基于多轴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探测的北京春季气溶胶垂直廓线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蒋诚;唐贵谦;李启华;刘保献;王蒙;王跃思
  • 通讯作者:
    王跃思
京津冀冬季大气混合层高度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 DOI:
    10.13227/j.hjkx.2015.06.004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梦;唐贵谦;黄俊;刘子锐;安俊琳;王跃思
  • 通讯作者:
    王跃思
中国PM2.5跨区域传输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薛文博;付飞;王金南;唐贵谦;雷宇;杨金田;王跃思
  • 通讯作者:
    王跃思
北京冬季PM2.5重污染时段不同尺度环流形势及边界层结构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气候与环境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跃;王莉莉;赵广娜;王跃思;安俊琳;刘子锐;唐贵谦
  • 通讯作者:
    唐贵谦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唐贵谦的其他基金

大气边界层内臭氧生成敏感性垂直演变规律
  • 批准号:
    42177081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大气边界层内臭氧生成敏感性垂直演变规律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6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城市上空残留层中细颗粒物演变机理及其对近地面空气污染的作用研究
  • 批准号:
    41877312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